政治哲学的发展需要长期的人才培养、扎实的学术训练、深厚的理论积累。伴随着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复兴,一支以政治哲学为研究方向的研究队伍逐步形成,一些大学也开始为研究生、本科生开设政治哲学课程,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风扎实、水平较高的政治哲学科研队伍,这为我国政治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一些学术杂志和科研机构也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开办专栏、组织研讨会等方式,推动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深化。 此外,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也向政治哲学的研究适度倾斜,为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综上所述,政治哲学作为政治学基础的基础,决定着中国政治学的理论化程度以及对政治现实的解释力、指导力。同时我国也具备了政治哲学发展所需要的理论、现实条件。因此,为了补充我国政治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不足,更加重视政治哲学的研究。在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基础上,兼容并蓄,批判地吸纳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政治哲学,这在西方思想界是一种常识,但由于某种理论上的和历史上的原因,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国家学术界中谈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却似乎是一件很怪异的事情”。 因此,应该恢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地位,加强梳理、研究和创新工作。不仅要发掘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思想,而且更要注重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并不是独立于西方政治哲学体系而存在的,其不仅批判的吸收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理论遗产,而且对后世的新马克思主义、批判主义、社群主义等西方政治哲学学派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通过批判的借鉴和吸收西方政治哲学理论,有助于建立有研究视野广阔、理论分析透彻、内在逻辑严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在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基本论题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的拓展和创新其内涵与外延。“作为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 其理论体系内部包含许多深刻和前瞻性的论题,比如平等、自由、市民社会、异化劳动、政治解放、政治权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精辟的论述,但他们的探讨是对其所处的社会政治条件的总结、批判和展望。教条的用经典论述匡正不断变化的政治现实必定会扼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其实,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精髓是为学者观察、分析、解释和引导社会政治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视角、定位、范畴、框架和方法。因此,应该综合、深入的把握这些精髓,结合发展的社会政治现实,不断拓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论题,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中国政治学科的完善和政治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在坚持拓展政治哲学价值论研究的同时,根据现实的需要,强化政治本体论和政治认识论的研究。政治哲学本质上是关于“价值”的学说,是对于“应然”问题的解答。“政治价值的界说和辨析是政治原则得以建构的前提和基础,并成为任何政治主张的逻辑起点以及自我完善的标准、自我辩护的依据和自我实现的归宿。” 技艺性的具体问题的研究虽然可以形成零散的工具性成果,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由于缺少对“为什么要研究”、“应当是什么”等价值问题的解答,必然会迷失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和政治材料之中。通过对政治价值的还原与辨析,可以揭示政治现象的实质,为政治和政治学的发展指明清晰的方向,进而有效推动政治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政治价值与政治现实之间紧密联系。政治哲学不仅要描绘理想的政治蓝图、设定应然的政治目标,而且要界定和辨析政治学中的核心概念和理念,并为如何达成理想的政治目标提供可行的路径和手段。换言之,政治本体论和政治认识论的研究也是政治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政治本元的追溯和对政治方法的探讨,可以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现实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为建立具有现实关怀和建设性、实践性的政治哲学奠定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