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群团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迫切
当代中国,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三峰叠加,社会结构性变革不断深入,导致既定的利益关系格局持续发生裂变,利益取向的个性化、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因利益调整和竞争加剧而不断重组。他们对其所属的传统组织有着更多期待和要求,也有更多判断和选择。
尽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一直在致力破解工作困境,但一些地方党政对群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群团工作研究不够深入,指导不够有效,工作支持乏力;一些群团组织习惯固守在原来的单位体制框架内,运作方式行政色彩浓厚,积极拓展和进取的精神不足,基层组织“空壳化”“空转”现象严重;各类民间组织为社会成员表达意愿、参与公益、维护权益提供了多重路径,倒逼群团组织改进工作方式和作风。说到底,一些群团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实质是脱离群众的问题。当前有的群团组织不像群众的“娘家”,反而更像“衙门”,行政化机关化倾向明显,很多群众“敬而远之”。如果群团工作再不有效加强和改进,不但桥梁纽带作用难以做实,更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群团组织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由党缔造并直接领导的,一直是党动员广大群众、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工具,从而形成了一个富有活力的“轴心—外围”政治体系。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群团组织的灵魂就是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这种鲜明的政治性是中国特色群团发展道路的根本所在。群团组织要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服务党政大局。群团组织的先进性在于团结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走在时代前列。群团组织只有自身先进了,才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才有资格团结、引领各阶层群众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群团组织需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更多关注、关心、关爱普通群众,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真正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群团组织淡化政治性就会迷失正确方向,缺乏先进性就难有吸引力凝聚力,没有群众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本价值。群团组织未来发展需要同时“向上看”和“向下看”,寻找党和政府要求与各自所联系群众需求的最佳结合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