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库,为老年人提供最后的法律服务(3)

遗嘱库,为老年人提供最后的法律服务(3)

甘肃遗嘱库:保守人生最后秘密的地方

这是一个人们不愿意公开谈论的话题,或因忌讳,或因私密。当人百年之后,有家庭因此矛盾丛生,子女反目;有家庭因此安排得当,和睦如初。

这就是遗嘱的效应。这更是对老人自主处分财产权力的尊重。国内首个关注老年人遗嘱的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自2014年3月启动以来,近7000名老人登记并存放遗嘱。2015年1月16日,甘肃遗嘱库依托甘肃省老年基金会和甘肃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在兰州建立。

说出您最后一个秘密

革希福夫妇端坐在一张桌子的上首,面前摆着一个写着“立遗嘱人”的铜牌,面对摄像机镜头,他用手将略显稀疏的白发梳理了一下,缓缓地说出了困扰他多年的心事。

安明森和另一名同事分别坐在革希福的两侧,此刻他们充当了革希福遗嘱的“见证人”角色。革希福80多岁了,思维清晰,话音洪亮。“我现在头脑清楚,思维清晰,能够清楚真实地表达我本人的意愿,我声明如下事实……”革希福夫妇有一儿一女,儿子去世后留下了一个孙子,目前大学毕业,尚未成家。自从儿子意外去世后,革希福夫妇好几年才从丧子的悲痛中缓过劲来。但是这对老夫妇又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难题,他们百年之后,夫妇俩唯一的一处房产如何处置。为了妥善处理这个问题,革希福和老伴经常是晚上睡不着,商量来商量去,一时都没了主意。

1月16日,甘肃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成立,这是一个为老年人排忧解难的机构。革希福夫妇心里有事却无人可以倾诉,他们看到这个消息后,辗转联系到了甘肃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安明森。安明森说,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产权属于革希福夫妇,他们就有权力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愿处置房产。但是革希福夫妇心里除了冰冷的法条,还有无法割舍的儿女情。

情与法的纠缠成了这对老夫妇解不开的心结。几次咨询后,革希福夫妇终于拿定了主意,他们在“见证人”的见证下,先做了一份“互为继承”的遗嘱。安明森解释说,经过律师查阅相关文件后,可以证明待处分的房产属于革希福夫妇共有财产,“互为继承”意味着革希福夫妇俩将来不管谁先去世,房产即归夫妻另一方继承。然后,革希福夫妇又做了一份他们夫妻百年之后的遗嘱。

摄像机关闭,革希福夫妇说出了他们隐藏在心里的秘密,终于轻松下来了。这份遗嘱由书面遗嘱和一张光盘组成,它们将被封存在一个写有“遗嘱库”字样的蓝色档案袋里,档案袋上有立遗嘱人的名字和唯一的数字编码。革希福夫妇最后的秘密就这样保存在城关区庆阳路91号的弘业大厦10楼的一间房子里。

甘肃遗嘱库建立不满一个月,已有15位老人带着他们的遗嘱走进这栋大厦。安明森介绍,一般立遗嘱人先要提交申请表,然后按照预约时间前往遗嘱库办理遗嘱咨询和起草,之后确认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是立遗嘱人真实意愿表达后,才能正式立下遗嘱。最后,他们还必须在工作人员和见证人的见证下,对着镜头把自己所写的遗嘱清清楚楚地读上一遍。

安明森说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对老人们来说这或许将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场重要的事情。多年以后,当革希福夫妇的继承人们打开这个档案袋的时候,但愿他们能够理解并且遵守老人生前的遗愿。

甘肃遗嘱库成立半年:200余老年人登记遗嘱

7月16日,记者从甘肃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了解到,国内首家省级遗嘱库——甘肃遗嘱库成立半年多来,已有200余老年人进行了遗嘱登记。

记者在该中心看到,83岁的刘桂芝老人在子女陪同下,前来登记遗嘱。老人早年丧偶,辛苦拉扯四个女儿,现已都成家立业。丈夫名下有一套住房,为了避免她去世后给孩子们造成矛盾,就同孩子一道前来订立遗嘱。大女儿说:“我代表我们姊妹四个,自愿放弃对父亲遗产的法定继承,母亲年轻守寡,靠微薄的工资拉养我们很不容易,现在苦日子过去了,遂母亲心愿、让母亲晚年幸福,是我们做女儿最大的孝顺,不管母亲把这套房产留给谁,我们都没意见。”随后,她们姊妹四个都在“自愿放弃法定继承父亲遗产保证书”上签名并摁了手印。经工作人员审查界定后,建立电子档案和文字笔录,签订委托见证协议,现场见证宣读遗嘱,摄影并刻录光盘,

甘肃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安明森说,甘肃省老年基金会发起成立老年人遗嘱信息平台——甘肃遗嘱库,这是国内首家省级遗嘱库,专门为老年人提供遗嘱登记、代书遗嘱、遗嘱见证、遗嘱保管、自书遗嘱指导、遗赠抚养协议见证、老年人再婚及婚前财产见证等专项法律服务。以老人订立法律程序下的遗嘱、遗赠手段,来规划老人自己眼下的养老和百年后的送终,用老人忌讳“死”这个冰冷的遗嘱、遗赠见证,来规范子女手足在老人离开后的孝道亲情,依法订立见证遗嘱是家庭幸福和谐的保证。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