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中展现中国政党制度优势

在比较中展现中国政党制度优势

虽然世界各国政党均面对政党与政党、政党与政权、政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但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需从政党制度这一视角来审视。 

政党之间关系:凸显的零和博弈与合作共赢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之间,由竞争而对立的此消彼长、你死我活的斗争,形成了世人常见的政党关系定律。两党制政治选举,主要政党之间属零和博弈的关系,对手丢失的每张选票都会成为本党的有力武器。因此,为反对而反对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多党制政治选举中,大党盘算自己的“联合潜力”,小党盘算自己的“勒索潜力”,政党关系结构在每次选举中始终存有变数。总的来说,西方国家政党关系的显著特征就是政党政治选举,各党都以让对手失去竞争优势为本党行动目标。  

在中国,执政党与参政党以合作、非竞争,互利共赢、稳定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政党之间是合作共存的友党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执政与参政关系。与西方国家政党关系相比较,中国的政党关系有两个优势:一是有利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政治团结和社会稳定;二是有利于凝聚社会力量,共同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贡献。  

执政方式:轮流执政与执政参政  

从政党与政权之间关系来看,西方国家主要政党是选票第一。在总统制两党制中,以美国为例,一轮选举终结之时,也即政党制度从政治活动的中心退居边缘地带之日,政党制度仅为某些个人进入或退出国家权力系统起工具性作用,而对国家权力系统的运作则无所作为。在其他类型的西方政党制度中,主要政党有可能单独或联合较小一些的政党执掌国家政权,但是小党被排斥在体制之外则属于常规现象。这些小党数量众多,对国家权力系统运作的影响几乎等于零。与此同时,体制内的在野党对执政党的决策总是为反对而反对,容易导致政府无力,疲于应对眼前事变而难有长期规划。  

中国政党制度始终围绕国家权力系统的运作起中心作用。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各政党的地位只有执政和参政的区别,而无上台和在野的分野。因此,执政党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核心力量,强大而稳定;担负国家、民族发展的责任,既效力于当前,也有长期的规划。总体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土壤的全新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而避免了两党制或多党制轮流执政带来的种种弊端。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