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治国理政

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治国理政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如同任何现代化事业都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一样,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对传统的超越,也内含着对优秀传统的承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仍然有益于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在于其至今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心性,是当下的治国理政所以立基、必当关注的文化土壤,是我们凝聚国魂不能割断的精神血脉,也在于其包含着丰富的为政之理、治吏之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应当精心采掘、创造性运用的智慧矿藏。

新时代治国理政割不断传统之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

这一“条件”,蕴含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根脉。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根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中华民族向来追求“平治天下”、“天下太平”。这些理想追求,包含着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对“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平等、公平、公正的向往。《礼记》中明确提出的大同世界,是中国古人崇尚公平正义社会理想的集中表达。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在追求独立和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道路,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其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相契合。这种“契合性”也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融入且有助于新时代的治国理政。

这一“条件”,意味着新时代治国理政所立足的重要文化土壤、所面对的重要文化现实。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成一格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往,反映着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养成了中华民族孝悌、辞让、宽和、友善、勤劳、简朴、刚强、勇敢等良好美德。这种文化基因和文化性格代代相传,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和精神世界。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了解今天的中国人,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社会,就必须关注中国大地上呈现的客观现实、解答好中国实践面对的实际问题,运用与当代中国人心性相通的治理理念。科学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是治国理政的内在要求。

这一“条件”,包纳着中华民族反复探索积累而成的为政思想和治国智慧。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如何正己、如何接物、如何为政、如何安民,历来是中华传统文化高度聚焦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中国古人于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不仅在理论层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体现规律性认识的治国智慧,而且在实践层面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兴衰治乱、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所有这些,对新时代的治国理政都具有重要启示。

滋养民气国魂需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作用

“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梁启超语)国之为国,在其有将民众凝为一体的精神文化要件,即民气国魂。国之兴衰,与民气国魂之强弱,相为因应,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认识到立国、强国中这些规律性问题的执政者,无不将聚民气、强国魂视为治国之本、为政之要,反复强调“为政先乎礼”、“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也”,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称“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这里的“德”、“礼”、“礼义廉耻”,所指均为国据以立、赖以兴的“灵魂”。我们当下着力推进的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气国魂建设。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中强基固本的要略。

民气国魂的建设,需要有在积极回应时代新课题实践中的磨砺新生,同样需要有对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数千年悠久文明的大国,其凝魂聚气的价值治理实践,尤其应当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弘扬,以此传承民族的精神基因,以之为新时代国魂建设的本土滋养。

近年来,党和国家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程中反复强调要发挥文化的作用,并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这正是基于对民气国魂生成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够作为当代中国的最大价值公约数被人们广泛接受,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在于其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之基而具有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也在于其以中华优秀传统为文化之源而具有的民族性。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我们仍当深入开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淬厉其良而助长之”,以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文化载体,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潜移默化之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