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治国理政要用好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的治国理政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而又丰富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活用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
治国理政中自觉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要有对传统文化的科学分辨,发掘其超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自信自豪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文化自觉。我们应当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进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文化观,以新时代新事业的主体精神,来观照传统,粹取其中有助于增强我们作为中国人底气与骨气的内容,有助于中华民族更好地认识与把握当下、开创未来的内容,用历史的智慧擦洗我们用以观察现实与前行的眼镜。
治国理政中自觉用好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我们当下的创造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随即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一论述中体现的方法论原则,同样适用于我们思考如何科学对待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离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创造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人的眼里将会失去不少的光彩。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推进的新高度,直接决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在中国大地上持久“火起来”、真正“活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实践,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强推动力,也是检验我们在新时代的治国理政中是否用好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标尺。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心,沈壮海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文化强国的关键要素及其建设研究——以当代中国为中心”阶段性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