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机制的四维分析(2)

教育公平机制的四维分析(2)

二、建立教育公平机制的四个维度

教育的多元性、高质量和丰富性等,对教育公平的内在运行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教育公平的新机制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平等性、差异性、补偿性和评价性四维一体的教育公平机制,现代意义的教育公平理念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实现才有望成为可能。

(一)平等维度

现代社会保障教育公平的核心是受教育权的平等性,这种“平等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即人人享有平等的基本教育权利,同时又能够平等地接受各种受教育的机会。

第一,受教育权的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社会新的平等观曾做出这样的解释:“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5]政治和经济的平等是教育公平的社会基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民主充分丰富和发展后,才真正实现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的平等。在废除了私有制、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立以及消除了旧的分工后,“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6]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7]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乃至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我们距离马克思对保证平等受教育权的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针对这种由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状况,出台有利于体现受教育权平等的入学政策,建立公平的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完善以居住地为依据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农村教育体系、义务教育免费制等,都是从政策机制上保障平等受教育权的有效措施,提供受教育者平等的教育机会。

第二,教育过程的平等是教育公平的保障。“教育机会均等”意味着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公平的对待,即个体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是均等的。教育过程的平等是基于社会民主主义之上更为公平的一种教育。“由整个社会共同地和有计划地来经营的工业,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特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这样一来,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8]这里恩格斯对教育公平的设想,是通过教育过程的实践来完成的。流水线工作使工人固定在某个固定岗位上,他的发展是断裂的,而教育过程的平等恰恰是对这种片面发展的解放。通过教育,工人熟悉整个生产过程,具备掌控生产力的能力,促进了社会公平的实现,从而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经济条件做好充分的准备。

鉴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国情,建立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别为目的的“校共体”机制,完善贫困生助学金制度、教育经费使用监管制度、优势教育资源共享制度,加强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口支援扶持力度等,对促进教育过程的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教育结果的平等是教育公平的理想。教育公平问题是一种相对公平,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教育中权利平等和过程平等的实现,必然包含着对教育结果平等的诉求。要求教育结果的平等在当前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同的结果很难复制,教育结果只能是相对的平等,教育公平可以为教育结果提供平等的机会。但是,建立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基础上的结果不平等也是一种平等,也是公平的,具有合理性的。[9]约翰·罗尔斯按照公平正义原则,认为公平包括基本权利的平等,也包括非基本权利(财富、收入、权利和权威)的分配不平等。也就是说,平等有形式和内容两个层次。除了形式上的平等,要求我们考虑现实中个体的具体差别,给予特殊群体相应的关怀,即修正的平等。[10]这也使教育在不能保证每个人成功的同时,提供每个人平等的成功机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