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哲学发展的世界图景(2)

当代哲学发展的世界图景(2)

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对哲学的影响。当代物理学、生物学、网络技术等,均对原先的哲学理论构成挑战,同时为当代哲学发展创造条件。当代物理学家关于暗物质、反物质的实验结果,就要求人们对“物质”这个最基本的哲学概念予以新的阐述。而电子芯片技术的发展,则推动了当代心智哲学研究:人们在实验室里将芯片置入人体,然后观察芯片对人的心理、精神产生的影响。大数据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有的哲学家注意到大数据对哲学认识论、方法论、道义论带来的冲击,认为大数据不仅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旧的价值观念,而且会带来思维方式的变革;我们在承认大数据可以使人类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更快捷、更微观,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知、预测能力大大增强的同时,还要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一些大数据分析只讲事物的相关性,不讲事物的因果性;只讲事物的普遍性和当下性,不讲事物的特殊性和永恒性;只讲行为的有效性,不讲行为的动机;等等。这表明人们应对大数据分析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保持警醒。

哲学研究显现出专业化、经验化的倾向。哲学已经不再坚持原有的追求形而上学的元理论模式,而在很多方面越来越专业化、经验化,其研究常常展开于一些具体的案例中。年轻一代哲学家认为,哲学只有与各门具体学科结合在一起,才能为某一学科、某一领域质疑现状、分析问题、描绘视界;哲学不能再固守自身独特的价值而置具体事实于不顾,而应追求它在其他学科或科目中所具有的工具性价值;哲学不再是“纯粹的”,而要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结合在一起。当前热门的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等,皆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因此,很多哲学家认为,哲学工作者要积极参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问题的讨论,不能由于缺乏专门知识而被排斥在外。如今,“纯粹的”哲学家在一些国家已被视为例外,甚至被视为落伍者。

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启示

当代世界哲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哲学发展带来诸多启示。举其要者,有以下几点。

培养世界性视域,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民族视域。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完全局限于国家或地区的狭隘民族主义,对中国哲学发展来说是不合时宜的。只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虚心学习一切先进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哲学。

从以知识体系意识为主导转向以问题意识为主导。当代世界哲学发展的主流启示我们,不能把哲学做成“象牙塔”内的学问,不去研究国家、社会的现实发展问题。从中国哲学的整体发展来看,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这不仅能使哲学研究有助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且能带来新的学术建构观念,促进哲学学科本身的发展。

打破学科分野,促进哲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当代中国哲学工作者在弄懂哲学各二级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还需主动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对当代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有所涉猎,努力促进哲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哲学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学问,没有广阔视野和深厚积淀,对重大问题的回答就不会周全。在这方面应以先贤为榜样:在哲学史上留名的大哲学家们,大都是学富五车、深谙多门知识的大学问家。我们一定要见贤思齐、奋起直追,以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