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转引自[美]W·艾夫里尔·哈里曼、伊利·艾贝尔著,吴世民等译:《哈里曼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586页。
[22] 〔英〕温斯顿•丘吉尔著,魏群、高虹译:《丘吉尔文集——二战回忆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63页。
[23] 〔英〕温斯顿•丘吉尔著,魏群、高虹译:《丘吉尔文集——二战回忆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68~1169页。
[24] [美]哈里·杜鲁门著,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上卷),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379页。
[25] 转引自[美]W·艾夫里尔·哈里曼、伊利·艾贝尔著,吴世民等译:《哈里曼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586页。
[26] [美]W·艾夫里尔·哈里曼、伊利·艾贝尔著,吴世民等译:《哈里曼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586页。
[27] 格·康·朱可夫著,洪科译:《回忆与思考》三联书店1972年版,第1221~1222页。
[28] 〔英〕温斯顿•丘吉尔著,魏群、高虹译:《丘吉尔文集——二战回忆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66页。
[29] 转引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1编第1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17、218页。
[30] [美]哈里·杜鲁门著,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上卷),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263页。
[31] [美]哈里·杜鲁门著,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上卷),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381页。
[32] [美]哈里·杜鲁门著,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上卷),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263页。
[33] [美]哈里·杜鲁门著,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上卷),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380页。
[34] [美]W·艾夫里尔·哈里曼、伊利·艾贝尔著,吴世民等译:《哈里曼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583页。
[35] 转引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1编第1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28页。
[36] [美]W·艾夫里尔·哈里曼、伊利·艾贝尔著,吴世民等译:《哈里曼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536页。
[37] “洛佐夫斯基就筹备欧洲国家战后国家体制安排方案委员会致斯大林的信函”(1941年12月26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66~667页。
[38]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东欧、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战后国家体制安排方案委员会》的记录”(1942年1月28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68~671页。
[39]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建立和约与战后安排问题委员会和建立停战问题委员会的决定》的会议记录”(1943年9月4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72~673页。
[40] “李维诺夫就和约与战后安排委员会将要研究的问题致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信函”(1943年9月9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74~683页。
[41] 迈斯基对“长时期”具体解释说:“我的大约估算是:如果设想苏联需要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医治战争带给它的创伤,那么在消除这次战争的条件下我们所应争取的安全与和平的‘长时期’,应为至少30,至多50年。粗略地讲,约为两代人的日子。”“迈斯基给莫洛托夫的关于《未来和平的最佳基本原则》的报告”(1944年1月11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85页。
[42] “迈斯基给莫洛托夫的关于《未来和平的最佳基本原则》的报告”(1944年1月11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99页。
[43] “迈斯基给莫洛托夫的关于《未来和平的最佳基本原则》的报告”(1944年1月11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99页。
[44] “美英苏三国首脑德黑兰第四次会议记录”(1943年12月1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7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75页。
[45] [俄]奥·阿·勒热舍夫斯基编,王仲宣、齐仲、高春兴译:《斯大林和丘吉尔(1941~1945)》,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522~523页。
[46] 贾瓦拉哈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印度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India)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第726页。
[47] “斯大林同多列士关于战后形势及法共路线问题的谈话”(1944年11月19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730页。
[48] “斯大林同志同蒋介石的私人代表蒋经国的会谈记录(1946年1月3日23时)”,参见[俄]A . M . 列多夫斯基著,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34、35页。
[49] 刘彦章、项国兰、高晓惠编:《斯大林年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98页。
[50] 刘彦章、项国兰、高晓惠编:《斯大林年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04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