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逻辑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逻辑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战后初期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早已不再,几乎是无奈之举的“牙买加体系”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正在被越来越动荡的国际金融状态所证实。发达国家的金融和债务危机使本来就动荡不已的货币环境雪上加霜,更糟糕的是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已无意甚至无力顾及他国。但他们对世界的巨大影响还在,且毫无约束。沿着“牙买加体系”延续下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既不能维护公平、更不能保证稳定,人们担心世界性金融危机会再次爆发。而中国的“一带一路”“亚投行”之所以受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广泛关注,正是因为它们点燃了人们的希望: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的,更加包容,发展机会更多、更公平、更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功能及评价标准

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环境的统称,也是国际经济秩序的核心。它包括本位货币(通常是贵金属)或主导货币(失去贵金属之后被看作“国际货币锚地”的货币,如美元)及其汇率机制,国际储备及结算机制,国际收支的协调机制,以及针对当代金融动荡亟待强化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等等。这些机制的运行是以成员国家执行相关规则为主体,并依靠相关国际金融机构(如IMF和世界银行等)的协调功能来规范和维系的。

从历史经验看,国际货币体系也有一个靠市场还是靠政府来维系的问题。国际货币体系在相当长时期内是自然演化的,主要靠贵金属的价值稳定来维持运行。随着发达国家从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向不可兑换的法币制度过渡,大国政府对国际货币秩序的影响日益加强,特别是19世纪末以来,以发达国家的货币制度为依托,通过国际协议和相应的国际组织来规范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维系的基本方式。从“牙买加协议”开始,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取决于大国经济状况和政策走向,特别是美国的意志;欧元区出现后则是欧盟和美国的意志共同决定着世界贸易的货币环境以及国际金融活动的走向。当这两大货币之间的关系不稳定的时候,货币的统一性遭到破坏,并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货币不再有贵金属的约束,而全球意义上的政府间的货币合作也越来越松弛,加上大国政府各行其是且毫无约束的货币政策,世界正在体验基本无序的国际货币体系。所谓无序是指主导货币既无贵金属约束,又无有效的国际制约和协调,其他国家被迫接受大国意志的状态。

这种无序状态与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状态不是一回事。市场经济秩序的核心是“均衡”的普遍实现,当价格、利率等供求均衡机制在国际间存在的时候,意味着国际价格机制和资金配置机制可以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国际经济环境的稳定并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但当各大国货币政策各行其是时,特别是某些大国有意无意转嫁金融危机时,其不当的货币政策会对世界经济造成货币冲击,扭曲大宗商品价格并造成它们的巨幅波动,也会对许多国家的国际收支造成恶劣影响,甚至引起大规模国际金融投机,扭曲资源配置,冲击正常贸易,冲击一些国家的正常经济生活。

与上述基本功能相对应,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标准有三个方面:

第一,能否维系公平。公平的核心是“经济利益”要与“经济实力”配位,与此相应的是“责”与“权”要配位,它是国际货币体系发挥其“稳定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繁荣”这个基本功能的基础。

第二,能否维系稳定。一是国际主导货币是一个还是多个,如果是多个,其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以保证国际价值尺度的稳定;二是各主导货币的价值基础是否稳定,以及其他国际货币与主导货币关系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如何。

第三,能否促进世界经济繁荣。这主要取决于其管控经济系统风险的能力和调节国际资本流动、支持经济增长的机制是否健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