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和人口调控亟待政策破题(2)

北京交通和人口调控亟待政策破题(2)

建立机关和学校的外迁政策

采取利于首都政府机关和学校外迁的政策。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须充分发挥京津冀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优化社会和产业结构。北京的优势资源过度集中,必然带来整体竞争优势特别突出。各大企业集团把总部设在北京,主要原因在于北京的权力部门和金融部门比较集中。

对于行政机构,有的专家提出,应将北京的行政办公地点迁出中心城区,从而有利于缓解北京核心城区的压力。对于迁出地址,目前确定的是通州,它可以辐射河北和天津。但是有的专家提出,从地理位置看,现在的核心城区辐射所有区县的结构最为合理。而把北京的行政副中心设在通州,辐射北京本地区县的能力差,会加速北京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交通拥堵,西部和南部区县的人员进市政府办事将更加艰难。

有的专家则认为迁入怀柔较为合适,因为怀柔具有现成的APEC会议建筑,能很好地得到利用,而且怀柔可以辐射顺义、平谷、密云、海淀和昌平区。也有的专家认为,应当将部分科研性质的中央单位,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人口众多的单位外迁到其他省市,既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也促进其他地方的发展。

北京具有众多的大中小学,流动学生人口占据了北京很大一部分,加重了首都的环境、资源和交通负担。有的专家建议一些学校进行外迁,缓解北京人口压力,也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敞舒适的环境。但是,外迁的前提是各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要完善。

学校外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北京范围内,将二环以内的一些中小学迁至三环以外,将四环以内的现有部分高校迁入北京的郊区。相对而言,这种外迁因为不改变户籍身份和大的就业地域,阻力小。二是将户籍居民非必需的学校整体迁往北京以外的京津冀地区甚至其他水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好的行政区域。如果将学校迁至河北生态良好的地区,既分散北京市的优势教育资源,也促进京津冀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有的专家认为,四环以内的中小学可以在郊区设立分校,北京市的名牌大学可以在北京以外特别是京津冀地区设立分校,从而分散学校人口。这一建议可行,前提是必须保证分校的教学质量。目前,很多中小学和大学分校的教学质量与本校相比,差距不小,原因是本校的老师不愿意去偏远的分校。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对于郊区校区或者河北校区的工作人员应付给予更多的激励措施,保障其福利和出行便利。综合现有的案例,有的专家提出,学校可以实行非分校制的一校多区制,对学生按照年级或者专业予以分流,即把部分专业或者一定的年级段的学生集中安置在北京郊区或者河北的校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