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和人口调控亟待政策破题(3)

北京交通和人口调控亟待政策破题(3)

建立企业外迁政策

制定促进北京企业外迁的政策。随着近年来地产投资重心向郊区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口向郊区迁移.尽管工业企业向郊区转移,但是服务业就业集中在重心城区的局面并没有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口的集聚和交通的拥堵。

有的专家认为,要进一步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就要严格抑制中心城区的开发冲动,控制中心城区的开发改造。还有的专家认为,企业由核心区在北京市内外迁,要保证迁入区功能的完善,在迁入区实现公共资源与中心城区的均等化,公共资源的均等化意味着不同区县、城乡之间的公民平等地享受公共资源,加大了产业和人口向北京外围地带迁徙的积极性,中心城区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自然能够解决。

税收作为经济手段,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税收政策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税收调整对于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的专家认为,对于不同的产业、商业等实行不同的税收,适当提高中心城区的税收,对迁出中心城区的企业予以不同程度税收减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的转移,从而引导不同产业在在城市空间上的布局。

对于政府而言,有必要实行分税制,提高不同区域之间合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采取调控措施提高中心城区办公楼的租金、停车费和交通通行费等,通过提高商务与办公成本,促使一些公司、企业外迁。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非污染企业的外迁要实现产城融合,不然将会出现新的“空城”的现象。实现产城融合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构建稳定的城市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的更新能力,实现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北京交通存在严重的拥堵问题。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专家认为,可沿现有城铁、地铁,修建快速轨线,只在重要站点停靠,可以提升运输速度。有的专家提出,应实行交通微循环,譬如多设单行道;在两小时交通圈内慎重设立新的京津冀重点和支点城市,防止产生交通潮汐等新的拥堵现象;落实好上下班错峰制度和弹性工作制,减少瞬间人流量。

有的专家提出,除了行政强制性措施以外,政府可以通过收费等经济措施控制中心城区的人口膨胀,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如对造成道路拥堵的写字楼商业中心以及一定规模以上的大型建筑可以收取一定的道路拥堵费;开放车牌,在区域方面,在二环内、三环内、四环内按照不同的标准征收交通拥堵费;在时间方面,取消目前针对限行的处罚措施,把违反“一周限行一天”政策的罚款改为征收交通拥堵费,按照驶入累积时间征收费用。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市政府机关的市内搬迁,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市内外搬迁和跨省域外迁,其目的都在于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促进整个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优化。解决北京市中心城区乃至整个北京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加强空间管控,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建议在尽快在北京市开展一些空间格局调整的交通、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评估。

今后,在配置重大公共项目和公共资源时,建议向周边区域进行倾斜,加强完善配套生活设施。当迁入区的公共资源和原疏散地的公共资源均等时,人口的流动和分化必然达到合理的状态,北京市主要城区的人口过于聚集和验证交通拥堵问题也将得到解决,北京的城市病必将得到很大的缓解。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