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像尕布龙那样从政为官

领导干部要像尕布龙那样从政为官

2011年10月8日,一个降霜的秋日,一位85岁老人,在青海西宁静静地走完了一生。老人去世近三年后,青海当地媒体评选“影响青海历史人物”,原本不在候选人名单中的他,却在短短几周内受到数千群众联名推荐,最终高票当选。他,就是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 

领导干部该如何从政为官?“三严三实”已经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修身律己、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立下了规矩。而被百姓誉为“牧民省长”的尕布龙,就是以其恪守“严”“实”作风、缔造无悔人生的从政实践,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标杆与楷模。

纵观尕布龙18年奋斗给西宁百姓留下郁郁葱葱的南北两山,30年坚守让众多农牧民在省城有个“家”,50年奉献走进百姓心田的亲民爱民阅历,其向世人展示的,正是一位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学习尕布龙,不能止于对其从政业绩的由衷感动,更需见贤思齐的务实行动。

像尕布龙那样勤政为民。尕布龙为官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像官”、“闲不住”。“别叫我省长,我就是个牧民”,是他常挂嘴边的口头禅。担任副省级官员22年,尕布龙很少待在机关,每年下乡入村行程多达五六万公里,且经常半路下车,绕道步行,走帐篷、串牧户。到田头问农耕、在一线讲发展,就是他始终如一的工作作风。1993年,从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尕布龙,背起行囊,一头钻进荒山沟,担任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专职副总指挥,一干就是16年。

像尕布龙那样严以用权。人人都说“权为民所用”,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权、谋私利,但要做到慎独、慎微又谈何容易?尕布龙做到了。老伴花毛因病致残几十年,其所有治疗费用都是自掏腰包,从不占公家便宜;养子结婚尕布龙送给的“新婚礼物”竟是不请客、不收礼、不放鞭炮的“约法三章”;下乡吃饭都要付钱买三份,包括司机和秘书。尕布龙用行动诠释了“公生明廉生威”的此言不谬。

像尕布龙那样亲民爱民。“省城有个好乡亲,他就是副省长尕布龙;他家是农牧民办事处,一天接待人无数……”,一首坊间传唱的青海花儿,道出了尕布龙与百姓的鱼水深情;别黄南赴西宁,尕布龙的省城之家成了百姓看病歇脚的“牧民店”,不仅分文不取,还要出钱帮忙。正如青海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干部、传记文学《尕布龙传》作者德布·陈列奥赛说的,“老百姓就是他的天,老百姓就是他的地,老百姓就是他的生命之根。”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臧克家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百姓心中有杆秤”的天理公道,也不失为对以尕布龙为代表的平民官员的贴切礼赞。百姓夸赞是对政府官员的最高奖赏,实现“中国梦”需要涌现出更多尕布龙式的官员。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