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助推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3)

简政放权助推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3)

第二,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注册资本登记,逐步实现“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改革第一线,对稳增长、促创新、扩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创业创新还有许多束缚,要持续发力,让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更加充分释放。催生小企业“铺天盖地”涌现,不仅可以更好激发群众创造力、带动就业,而且有利于提高社会化协作配套水平,促进大企业“顶天立地”。要抓紧推进“三证合一”等改革,年内力争实现“一证一号”,切实降低企业注册场所要求,继续简化企业登记和注销流程。依托大数据完善监管平台,探索建立统一监管机制,加快推进综合执法,坚决防止弹性执法、选择性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

第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解决监管“短板”问题。要在创新监管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落实各项措施上用力气,确保不出现监管真空,真正做到把权放到底,把管做到位。同时,要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努力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优良环境,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正当利益。一是不欠新账。对本届政府已经取消下放的审批等事项,制定出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办法,明确监管责任、制定监管标准、细化监管措施,避免形成新的监管方面的欠账。二是治理旧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与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工作同等重视、同样用力,解决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监管方面的欠账问题。三是加强基层监管能力。有省份反映,越到基层,监管服务能力越不足。很多审批事项一直下放到县里,县政府相关部门人手少,又不熟悉专业,很多事项只能搁置。还有的地方质监部门反映,本地既无检测机构,也无检测设备,监管手段严重不足,不愿意也无能力继续承担下放审批事项。这些现象表明,解决地方特别是基层监管能力和水平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第四,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管理,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简政放权后,原来掌握在政府手中的一部分权力,转移到了社会中介组织手中。但是,目前社会组织发育不良、公信力不足、能力不够的问题较多,严重影响了简政放权的效果。为此,必须解决好中介组织规范问题。一是要尽快出台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行业标准,从规范上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二是加强中介组织,也就是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建设。三是建立中介机构评价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对中介机构加强规范和监管。

第五,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进取消下放审批等事项,必须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公开晒权。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行政审批事项”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评估、确定,编制审批事项清单,进行网上公示,实行“阳光运行”。二是集中审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标准化配置,形成权责一致的权力架构。充分发挥各地行政服务大厅作用,审批清单列出的事项都要进行政服务大厅审批,相关的评估等也要尽可能地在审批大厅办理。三是优化流程。按照规范运行和便民高效的原则,改进和创新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增加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流程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促进审批便利化程度。四是规范标准。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编码管理,制定审批标准和时限,建立查询、申诉、审核和问责制度,大大压缩自由裁量权,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防止制度在执行环节变形走样。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