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的吸纳退出关系政党兴衰

党员干部的吸纳退出关系政党兴衰

治党的关键在于党员的管理

党员管理及政党建设、发展问题可谓是世界性难题。当今世界的200多个国家中,存在着6200多个政党,这些政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不断发生着变革。纵观政党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政党必须依托一定的成员而存在,政党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新陈代谢史,政党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成员的质量,吸纳合格成员、清理不合格党员是政党组织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世界各国各类政党对于党员的要求是不同的。西方国家为选举目的服务的政党,对正式党员的资格几乎没有什么规定,党的工作依靠的是为数不多的核心人员,对于党员的吸收多采用重量原则,以期有更多的选民,以利于争取选举的胜利。美国政党对于党员身份的认定最为特殊,没有所谓的入党程序与制度,也没有永久固定的党员。既没有党证,也没有固定党费的缴纳,致使党员与选民的身份常常混淆。许多州的法律对政党的党员及选民不作区别,凡是登记为某党的选民者,即为某党的党员。

共产党对于党员的吸收在革命时期重质不重量,其目的在于强化组织,严防动摇分子和破坏分子的加入。党员吸收有严格的程序,有一定数额的介绍人,有一定的培养期,并规定一定的预备期以进行考核,确实符合条件者才可加入。即使是加入共产党的党员,其言行如果违背了党的政策路线,也会受到党的纪律的处分,其目的是加强党的战斗力,这是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党员对于政党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当代世界进入大众传媒时代后,新的传播技术已使政党获得了全新的活动空间和竞选手段,政党成员无论在政治沟通还是在为党提供活动经费等方面变得不再重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洲各国政党成员人数急剧减少,现代政党中存在着一种政党成员与政党组织疏离的倾向。

党员的吸纳退出机制直接影响着政党的兴衰

西方国家的政党以议会为主要舞台展开权力与利益的角逐和分配,以赢得选举为政党的核心目的,组织管理极为松散,党员的吸纳退出较为随便。普通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政治判断自由选择不同类型的政党,政党也通过调整选举政策和政治立场赢取选民的支持,对于不赞成其政治主张、不再投该党选票和参与政党活动的成员,便默认为退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党成员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甲党更换到乙党,也可以在退出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加入原来的党。这种成员自由出入、组织松散的模式,一方面使得西方政党在贯彻党的意志、强化党的组织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形成集权合力;另一方面,也给政党带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能够及时调整政策策略的灵活性。

与之相对,无产阶级革命性政党是为推翻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国家政权并为改造社会而产生的。这种政党以高度集权的体制、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政治纪律为特征。政党成员的吸纳程序极为严格,除受到党内处分被清除出党或被劝出党外,到目前为止,这一类政党还没有构建起成员退出机制。

历史上,苏联共产党曾经在早期发展了一大批有崇高的革命理想、火热的革命干劲、高超的政治能力和良好的政治纪律的优秀党员,使苏联共产党一度成为世界最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也成为其他国家共产党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但后来苏共以片面追求党员数量为标准,只注重发展不注重教育,同时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之间在权利义务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些都为苏共悲剧埋下了伏笔。苏共的教训是惨痛的,一方面,用党内“大清洗”和残酷斗争的方式将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清除出党;另一方面,对党员的退出问题讳如莫深,即使不再信仰党的主张、不再参加党的活动的人,也必须强行留在党内。大量躺在苏共名单上的党员在1989年苏联解体的危急关头,不仅没有奋起保护自己的政党,反而冷漠旁观甚至加入了反对者阵营,最终让一个名义上拥有近2000万党员的大党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成员最多的政党,也是当代最大的执政党。党历来注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也始终注意按照政党组织自身发展的规律来搞好党的建设。能不能发展出有效的党员退出机制,新陈代谢能否顺畅,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保持执政地位,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探讨党员退出机制是推进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大任务,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