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改的方法论

中国深改的方法论

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词汇。而中国怎么看待改革、如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则是过去几年里海内外非常关注的大问题。

凡事讲究方法,是中国改革的鲜明特征。自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已先后召开15次会议,作为小组组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每次会议中都会就改革的方法进行阐述。最高领导人对方法的重视,直接体现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对方法的探索。

先试点后推广,让改革落地生根

中国改革既要顶层设计,也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这一特点继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历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中,“试点”是出现的高频词汇。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事实上,仅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通过的以“试点”为名的方案或意见,就有至少12份,跨度涵盖巡回法庭、公立医院改革、公益诉讼等诸多领域,体现了中央对改革的决心。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选择试点?

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上提到,中央有关方面在完善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方面的规定,上海市委就提出了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一个实际步骤。于是,相关意见很快出台。

在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专门谈了试点的方法,包括:对矛盾问题多、攻坚难度大的改革试点要科学组织;根据改革需要和试点条件,灵活设置试点范围和试点层级;试点要同中央确定的大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地方和基层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积极探索;确保风险可控;加强统筹部署和督查指导;落实主体责任;等等。

有了试点,如何推广?

去年10月28日,中央深改组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习近平指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经验,是我们在这块试验田上试验培育出的种子,要把这些种子在更大范围内播种扩散,尽快开花结果,对试验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要尽快推广,能在全国推广的要推广到全国。

习近平说,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

有了改革措施,如何使其落地生根?

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专门强调,要把方案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问题导向,抓实问题,开实药方,提实举措,每一条改革举措都要内涵清楚、指向明确、解决问题,便于基层理解和落实。要把好改革方案的主旨和要点,把准相关改革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实化细化,使各项改革要求落地生根。要集中力量做好督察工作,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

试点最终意义何在?习近平说,要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