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改的方法论(2)

中国深改的方法论(2)

追求“获得感”,提高干部认识

“含金量”和“获得感”,今年年初,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的时候,习近平特意强调了这俩词。

改革的“含金量”,首先体现在中央深改组通过的“重量级”方案上。自去年1月22日,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将改革任务分解为336项重要举措以来,据本报记者统计,中央深改组已审议及审议通过70余份规则、方案、意见等重要文件。

在这些文件中,涉及到的都是迫切需要改革的领域,每次一公布题目都会引起舆论热烈讨论。比如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等等。

改革的“含金量”,还体现在能否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上。习近平要求,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

比如巡回法庭。2014年12月2日,中央深改组第七次会议上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仅1个多月后的今年1月28日,13位法官就在广东深圳市罗湖区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宣誓就职,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制度化、固定化的巡回法庭在这一天成立了。这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速度。

比如公立医院改革。今年4月1日,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本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宣布,下半年有两大改革任务要完成,一是10月底前在全国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二是12月底前在100个试点城市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不光老百姓要有“获得感”,干部还要正确看待局部利益关系调整,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形成推动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专门强调,改革越是向纵深发展,越是要重视思想认识问题。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看大局、明大势,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自觉站在改革全局的高度,正确看待局部利益关系调整,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形成推动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分析人士看来,今年以来,所有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都要学习“三严三实”,对改革来说的确有着思想认识上的促进作用。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成果,如何治理改革“懒政”是领导人多次强调的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