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3)

摘要:整个抗日战争应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抗战。到底我们在抗日战争期间牺牲、伤亡了多少同胞,经过十年详细调查,挨家挨户寻访,现在的统计数据是3500万人。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但不能否定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我们党对复兴的问题是很重视的。毛主席在1949年9月16日发表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当中,在我们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复兴的问题。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后,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指出,新中国的成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开始了伟大的中国文明的复兴。同时还指出,自从我们国家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赋予这个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和活力。这个复兴,不但将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将创造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这样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而这里讲的民族复兴,不仅包括了实现现代化,还包括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等历史任务。自此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口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神圣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当我们讲到历史屈辱和民族复兴的时候,有外国的记者曾经问我,你们要复兴到哪里去?复兴到成吉思汗时代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元朝,还是要复兴到1840年之前的大清朝?这个问题是很刁钻的。他说,复兴到大元朝,整个欧洲都是你们的;复兴到大清朝,就得把西伯利亚拿回来。这就是他们鼓吹的中国威胁论,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说这是个野心勃勃的梦想。你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就抓住“复兴”这个词。我回答说,我们的“复兴”是借用你们西方的文艺复兴而来的。这样的提问如果不是恶意的就是极大的误解。我们所说的民族复兴,不是拓展疆域,扩大领土领海,恢复到元朝或者清朝鼎盛时期的民族复兴。即使有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我们也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并且已经跟周边许多国家解决了划界问题。尽管我们不惧怕任何人强加给我们的战争,但是我们追求的是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所讲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近代以来历史对我们中华民族提出的要求和任务,即在救亡中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发展中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作为民族复兴的具体标志,我想至少有六条。第一,民族觉醒。绝不做亡国奴,改变中国人被人看不起的历史。第二,民族独立。绝不任凭列强宰割奴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独立、自由、富强、民族统一的国家。第三,人民解放。改变人民大众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第四,民族强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综合国力名列世界前茅。前三条我们基本做到了,第四条我们正在奋斗着。第五,祖国完全统一,领土完整,国防巩固。香港、澳门回归了,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第六,国际地位提升,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促进全球治理作出中国的积极贡献。

了解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标志,就可以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说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转折点了。

第一,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任凭列强宰割奴役、濒临亡国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华侵略战争,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最严重的历史事件。抗日战争胜利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而且终结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武装入侵和殖民占领。在中华民族救亡史上是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

第二,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历史,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入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我们党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以后就主张以民族大义为重,后来抓住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机会,迫使蒋介石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游击战争相互配合,联合抗战。

第三,抗日战争振奋了民族精神。中国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为耀眼的精神风貌。

第四,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在延安发表以后,广为传播,后来又传到了国外。斯诺的《西行漫记》,还有一些西方记者记述的八路军抗战故事以及对共产党的介绍,使世界了解了中国的抗战。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演讲也改变了欧美对中国人的固有看法,为使中国成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和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从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看中华民族的复兴转折

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在抗日战争当中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民族的尊严。为了更好地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性标志和历史转折点,我们不妨对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不同的境遇和不同的地位进行客观的历史比较。

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贡献极大。这两次世界大战当中,中国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加入了协约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因此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战胜国。但是中国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彪炳史册,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趁机进攻德国在华的胶州湾租借地和胶济铁路。在1840年以后,我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德国人拿走了山东半岛,主要是胶州湾租借地和胶济铁路。中国的北洋政府起初宣布中立,后来觉得这样不行,因为胶州湾的问题涉及到中国的利益,就决定把这个区域划为战区。当年的北洋政府既想收回胶州湾的租借地,对日本的军事行动表示了异议,又要求山东驻军对日本行动不予抵抗,而日本得寸进尺,向袁世凯提出了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引起了民意的强烈不满。后来的五四运动也与此有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起先也是软弱退让,但是中国军民绝不当亡国奴,中国开始了悲壮的局部抗战历史。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全国各界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以后,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抗战的形势已经成熟。“七七事变”一爆发,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侵略。蒋介石也发表“庐山讲话”表态,“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在全国抗战的八年时间里,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到了400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区约为160万平方公里,中国直接和间接卷入战争人口达到4亿多,形成了全民族团结御侮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的抗战不仅保卫了自己的家园,而且牵制了日本绝大部分陆军主力和部分海空力量,制约了他们北进和南进的战略,粉碎了他们与德意法西斯会师中东和西伯利亚的大战略,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