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4)

摘要:整个抗日战争应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抗战。到底我们在抗日战争期间牺牲、伤亡了多少同胞,经过十年详细调查,挨家挨户寻访,现在的统计数据是3500万人。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但不能否定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历史告诉我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没有多大的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前六年,国民党政府也没有多大作为。在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两党合作,全民族抗战开始了。我们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两次世界大战比较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是有大作为的。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中国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台湾等领土领海。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想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都没有成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当时的政府曾经是这样想的,中国是战胜国,德国是战败国,德国之前和我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应该废除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也应该收回了。尽管我们是战胜国,但是国际地位根本没有提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遭到的冷遇就反映了当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国际地位。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徵祥在向政府报告的电文中说,“我国全权到时,接待应酬之淡薄,列强领袖在会访问接洽之艰难,各界人物对华议论视察之轻慢,种种情况,江河日下。”就是说他作为全权代表到巴黎的时候,人家的接待应酬都很冷淡,想要会见那些列强的代表团非常难,而且对中国的态度非常轻慢。

特别是在中国代表团提出战败国德国应将所租青岛和胶济铁路及附属权利完全归还战胜国中国这个议题的时候,尽管中国代表团顾维钧的发言兼具感性和理性,但是千方百计想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日本坚决反对中国代表团的要求。而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因为和日本签订过秘密的协议,也在巴黎和会上表示支持日本。起先美国代表团感到日本的做法太过火了,应该同情和支持中国代表团,提出把德国在中国的权益归还给中国,但是最后在日本的交涉下,也倒向了日本。中国代表团一让再让,想提出尽量维持中国权益的方案,但折中方案、妥协方案都遭到否决。当北京政府决定不顾中国的利益同意签约的时候,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由北京学生带头爆发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由于坚持抗战,坚持和世界人民一起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积极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上升,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大不一样。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美英都有欧洲战线,美国还有与日本作战的亚洲太平洋战线,所以英美都希望中国能够在东方更加努力地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中国抓住机会,提出要废除1840年以来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经过谈判,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在1942年10月9日,美英政府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时通知中国驻两国使节,准备立即和中国政府就废约问题进行谈判。10月10日,美英两国政府发表声明公开了这个决定。后来经过反复谈判,到1943年的1月11日,驻美大使与美国国务卿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同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与英国驻华大使在重庆也签署了《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暨换文》。1月12日,国民政府发表了《中美中英平等新约结成告全国军民书》,宣告我们中华民族,经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纪录。

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废除中美、中英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并不意味着中美、中英之间已经能够平等相处了,但是这件事的意义很大。曾经和中国政府订立过不平等条约的其他国家就开始仿效美英政府,纷纷废约,有比利时、卢森堡、挪威、加拿大、瑞典、荷兰,这些国家一一与中国谈判,宣布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有关特权。所以这些列强从1840年以来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被废掉了。

1月25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庆祝中美中英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决定》,强调由于我们坚持抗战,形成了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使中、英、美间不平等条约得到废除。当年中共中央在延安也做了个决定,肯定了这是我们国际地位提高的一个标志,而且强调这是因为我们形成了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战线,才能够使得不平等条约被废除。2月4日,延安的《解放日报》还为之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社论,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及其重要贡献,指出新约的签订是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的成功。2月5日,延安各界还举行了两万人参加的隆重的废约庆祝大会,朱德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自此,中国进一步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主要东方主力。在此基础上,1943年11月,在中、美、英三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上,确定了对日作战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日本把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所以抗战胜利以后,根据《开罗宣言》,我们不仅解放了东三省,当时称为满洲,而且光复了台湾及澎湖列岛,洗去了甲午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耻辱。

第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没有任何发言权。我们即使发了言,人家也不当回事。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为推动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1942年1月1日发表了由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中国参与了这样的国际文件,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的抗战已为世界所瞩目,把战时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与战后建立新的世界安全机制结合起来。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不仅使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后来经过开罗会议和美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到1945年4月25日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为创建联合国做了大量工作。6月25日晚上,制宪大会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并于26日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根据会议决定,《联合国宪章》有中、英、俄、法、西五种文本,参加会议的50个国家都要签字。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的创建,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中文成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在签署成立联合国文件的时候,中国代表团是第一个签字的,在首席代表顾维钧签字后,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也签了字。这是中国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做的工作被国际社会认同一个重要的标志。这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通过这个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确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四、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走向复兴之路,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而中国共产党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流砥柱是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概括提出的,非常准确。

我们之前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比较已经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带来中华民族复兴,但是带来了中华民族历史性的觉醒。在巴黎和会失败的国家耻辱中激发了人民群众爱国热情,爆发了五四运动。在这场改变中国人精神面貌的爱国正义斗争中,中国年轻的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这个先进的阶级相结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政治核心,中国为民族复兴而兴起的民主主义革命也就进入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成熟和抗日战争紧密相联,也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走向民族复兴最重要的条件。具体地说,中国共产党不负使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年来,围绕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和贡献,学术界和网络上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来自境外的各种诋毁中国共产党的言论,同我们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更加客观全面宣传抗日战争,而没有对这场战争的复杂情况做深入研究解读有关。所以习近平在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两岸因为国内战争的因素而隔绝对峙。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对抗日战争的宣传各执一词,是可以理解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更应该珍惜改革开放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学术研究带来的良好条件,不为境外的错误舆论所左右。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过程及其大量史料,包括两岸抗战老战士的回忆都可以证明我们党根据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做出中流砥柱这一判断是符合实际的。

中流砥柱比喻的是坚强的人,总是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能够在危机中舍生取义,能为大家指明航向。我们讲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发挥了尚义、领航、支柱作用。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