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历史虚无主义并不“虚无”(3)

王志民:历史虚无主义并不“虚无”(3)

摘要: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在学术界暗流涌动,时隐时现,而且开始从学术领域向互联网及新媒体等领域扩展。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问题上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一、把支流当主流;二、把预设当前提;三、把演义当历史;四、把八卦当真实;五、把恶搞当时尚。坚持“三个自信”,用唯物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不给历史虚无主义预留生存空间。

第四,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三个自信”,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历史虚无主义者之所以敢于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正是因为某些共产党员也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并开始“不问苍生问鬼神”。殊不知,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缺乏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也为历史虚无主义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思想空间。

第五,必须充分重视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不仅要引导历史研究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而且要督促和引导网络和新媒体采取自律行为,杜绝歪曲历史和丑化英雄之类的事情再度发生,同时,唤起广大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有力的批判,教育广大青年认真学习历史,正确认识历史。领导机关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

【参考文献】

①王俊著:《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以海德格尔哲学为范例的虚无主义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梁柱著:《历史虚无主义评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