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面战场,我再举一个例子。1944年上半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什么形势?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已经走下坡了,德国在欧洲战场已经穷途末路了,苏联已经打出国境,打到东欧,已经逼近德国领土了。太平洋战场,美国节节反攻,日本已经很危急了,在整个太平洋战场面临着整个的失败,是这样一种状况。而在中国战场上,1944年的五六月份,一直到1944年底,中国战场叫做豫湘桂大溃败。溃败到什么程度?长沙被打下来了,衡阳也被打下来,桂林被打下来,一直打到了贵州。国民党出动了一百多万军队,日本是50多万军队,国民党一路溃败。一直打到哪儿呢?这两年,我去贵州有一个地方叫独山,是一个县,日本军队就打到了贵州的独山,国民党军队这个时候就已经豫湘桂大溃败了,已经丢掉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几百座县以上的城市,损失军队几十万。打到独山以后,直逼贵阳,重庆震动,当时重庆在议论,还要从重庆迁都,迁到哪儿呢?迁到西昌。打到独山的时候是1944年12月份,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反法西斯同盟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中国正面战场出现了这么大的溃败,叫做豫湘桂大溃败。
现在这网上对这个豫湘桂大溃败也有不同的说法,说虽然中国军队大溃败了,但是日本军队没有达到它的战略目的,从这点上来说,还是中国胜利了,还不能叫大溃败。那意思是说,败了比不败还好,有些人怎么能有这样的观点呢?这几年,各地发展旅游,这个旅游得注入点红色元素,红色旅游好开展啊,在独山县城要建一个抗日纪念园,抗日纪念园请我去帮他们论证一下、参谋一下,就提出来叫独山大捷。日本人打到独山,然后又从独山退了,没有再往前打。我就跟他们讲,独山大捷能不能成立?根本不能成立啊。独山这个地方,当时是大后方,很多内地的都跑到那儿去,号称是“小上海”,那个县城不大,但是有很多内地的机关、学校都撤到那儿了。当时日本占领独山,从独山跑出来的还有著名的影星胡蝶和她丈夫潘有声。后来一把大火把整个县城烧光了,到底是日本人放的,还是国民党军队放的,现在也搞不太清楚。独山那个地方有飞虎队的基地、机场,也被日本人占了,然后国民党就说,独山大捷。
实际上是日本人自己撤了。打独山的这支日本军队,当时违反了日本的规定,没让他往那打,他是打得太顺利了,一触即溃,就打到独山,甚至从独山还想往贵阳去,因为离贵阳很近了。后来呢,日本军队待了几天以后就撤了,撤了以后,国民党《中央日报》当时就宣传独山大捷。国民党报纸上当年就有人写文章反对说,什么独山大捷,你在那儿根本就没打,是日本军队自己撤的。
他们现在想搞旅游纪念设施、纪念活动,又想把这个独山大捷提出来,我说你不要这么讲,独山大捷根本不成立。说实在的,正面战场上的大捷不多,抗战馆早就给你展了,你到抗战馆里面看看,为什么没有独山一个字啊?你的独山大捷不成立啊,你们搞出来也是自娱自乐,所以我就不同意他搞这个东西。大概他们最后也是觉得不行,不搞了。我说你们搞一个什么东西才合适?那有条河叫神河,在神河边上,我说你立一块碑,这个碑上就写上几个字:日军进攻止于此。我给他出的主意。这是日本军队进攻中国内陆、深入中国内陆的最远端,这个能成立。你们给它搞个地标,就是日本军队进入中国内陆最远就打到这了,就打到贵州的独山,这点还能成立。
现在网络舆论的作用非常大,你现在到网上去查,真有这样的,说豫湘桂大溃败,那意思好像败了比胜了还好,我们消耗了敌人,阻止了敌人,敌人没有达到战略目的,还说这样的词。那你说不溃败,你在那儿顶住了,不是更好吗?你为什么顶不住?真是一溃千里。当时国民党军队里面,这种恐日、畏日的情绪非常严重,这里包括好多我们现在还作为抗战名将来宣传的一些人在内,有中央军,也有它的地方部队。当然正面战场死的人多,战争规模大这是肯定的,但是你本来军队就多,是吧?那些大城市,都是你控制着呢,日本军队当然要打那个地方,当然要打上海、要打南京。你不能说你死的人多,你就是中流砥柱。
相反,再看看我们的敌后战场。1945年抗战胜利的时候,我们的敌后战场是个什么态势?我们在全国,主要是西北、华北、华东、华南,一共形成了19块抗日根据地。这19块抗日根据地多大呢?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的这个数字,小的数字是9千多万,大的数字是1.2亿,我估计解放区的人口在一个亿左右。八路军、新四军正规军发展到了多少呢?120万,民兵200多万。民兵咱们不说,正规军,什么叫正规军?一个人得有一支枪吧?得有几发子弹吧?要不然怎么叫正规军呢?这些枪、这些子弹哪来的?是国民政府给的吗?从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八路军、新四军就得不到国民政府一分钱的经费了,全部都停了,那哪儿来的?是日本人给我们的吗?哪一支枪、哪一粒子弹不是我们从敌人手里夺来的?外国给中国抗战的援助,一点儿都到不了咱们八路军、新四军的手里,到不了咱们的根据地,美国苏联给的援助都到不了,那是从哪儿来的?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的面积、土地,哪一寸土地不是我们从敌人手里夺来的?
所以这点,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应该是理直气壮的。当然,正面战场中好的部队、好的战役,有几个好一点的,像台儿庄之类的。台儿庄是徐州战役里面的一个战斗,不是太大,但是中国军队很英勇,那里面有很多川军的部队,也很英勇。川军的部队是什么部队?川军部队是刘家的部队,是刘湘、刘文辉这些地方军阀自己掏钱养的军队。最后也出川参加抗战,打得很英勇,这该表扬的我们都表扬了,我们的抗战馆里都展着呢。我们的英烈墙,国民党旅职少将以上的英烈,250多位,有名有姓有事迹,在哪儿牺牲的,都展着呢。我们不应当人为地去贬低他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夸大。我就很奇怪,现在有些人,好像我们说国民党一点不好,那就非得跟你吵一架一样,我看这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再提一下皖南事变。国民政府给新四军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打新四军?他们说是因为新四军不听号令,要叛变投敌,要投日本,这样国民党在新四军行军路线上设伏。一下子打掉多少呢?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九千多人被歼,九千多人啊!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牺牲,多大的损失啊。但是在那种形势下,这口气我们共产党咽了,如果我们不咽,那我们就内战了。
我们讲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我觉得就是在这些方面,政治上我们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不能从单纯军事的角度。你说共产党打过什么仗?我们确实没有,我们就那么点人,就那么点烂枪。从战争的规模上,我们没打过大胜仗。同样,我们今天说,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说实在的,你中国战场打那点仗,跟欧洲战场、跟太平洋战场比,无论从规模、从作战的地域,你都没法比。苏德战场上的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柏林战役,哪个不是几百万军队在打啊?几千辆坦克、几千架飞机打,中日战场上有吗?你都没打那么大规模,打不到那么大规模。那在太平洋战场,中途岛、珍珠港,后来美国的反攻,硫磺岛、冲绳岛、塞班岛这样的一些大战役,你都没法比。本来人家也不大瞧得起你中国战场,说实在的,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也比较弱,仗打得规模也没法跟人家比。但是我们还说,它是东方主战场,我们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从哪儿说啊?说哪个战斗?我们打了一个武汉保卫战,我们作出重要贡献了,可武汉你也没守住,是不是?你做出重要贡献了吗?这个话不是这么说的。我们的贡献在哪儿?我给国防大学防务学院留学的外国军官讲中国的抗日战争,我就讲,我们也打不起那样的仗,我们也没打过,跟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的规模比起来,我们比不了,我们也打不起,没那个国力,对不对?但是为什么我们还作出了重大贡献?我觉得有一条,我们始终坚持抗战不投降。如果中国真战败了,真站到日本方面了,在中国,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组织500万军队、800万军队,我看不成问题吧?无论是把这些军队投到欧洲战场,还是投到太平洋战场,二战的历史恐怕都得改写,这就是中国的贡献。我主要讲法国,号称欧洲第一大陆军,打了几个星期就投降了,我们没有。我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作出了最大的民族牺牲,我们还仍然坚持抗战不投降,这是我们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最大的贡献。
同样的道理。我们都是以游击战为主,没打过大战,没有像正面战场那样的22个大战役。我们要那么打,一仗下来,可能八路军这点人就全拼光了。我们是按照毛泽东的指导思想,集小胜为大胜,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最后我们发展壮大了,这是贡献。
战后,美国的一些军事学院,都把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根据地的发展研究得很透,很重视。他们认为,游击作战本来只是一种战争样式,只是作战的一种方式。有阻击战、进攻战、攻坚战、运动战等,游击战是其中的一个作战样式,但是游击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当中起到了战略性的作用。你看,哪个战场都有游击战,国民党也派了一些部队到敌后搞一些游击作战。沙家浜那个戏里面,胡传魁的忠义救国军,就是国民党中统下面的部队,在敌后也是搞一些游击战。
苏联,咱们大家都知道苏联女英雄卓娅的故事,她也是到敌后搞游击战,搞一些破坏,炸铁路、破坏公路、破坏通讯线路,在烧德国的喂马草料的时候被捕,最后牺牲了。那些游击战只是作战的一种样式,短期地派过来,搞点情报、搞点侦查、搞点破坏,打完了又回去了,这叫游击战。而像中国抗日战场上,共产党领导建立广大的、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发动民众,建立民主政权来支持抗战,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全民参战的思想,这个他们是没有的,这个是起到了战略性的作用。也可以说,这是我们在抗战当中的一个发明创造。
我觉得今天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一种研究国史的方法来研究这个抗战?是不是可以有这样一个思路?这是我想到的一个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