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要义(3)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要义(3)

三、社会摆脱国家控制理论

前文论述了国家源于社会,国家脱离并驾驭社会,谈及到似乎国家具有一种独立整合社会各种力量的能力,当然,主要指社会的政治力量和日益发展的经济力量。然否?我们还是要将理论和历史现实相结合来分析。事实上,在18世纪前国家与社会是高度一体化的,但是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状态被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打破,经济的发展让社会各阶级利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市场经济的神话更加坚定了社会各阶级对自由经济的青睐,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整合能力渐渐因社会经济生活独立于国家的控制而弱化。这一变化的趋势促使社会分化为政治和经济两大力量,学界称为政治和经济的二元分化,并最终形成了国家代表政治,社会代表经济的社会共识。在此,可以说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看,这一分化事象自市场经济始,社会分化出的两个领域,政治和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因此得到迅速发展。那么,在这一阶段国家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国家职能看国家不仅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还有其他职能。在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分化过程中,社会从国家机构收回了经济职能,并不代表国家对经济生活无所作为。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在这一阶段,国家到底涉足和管理社会到哪些领域及何种程度,如何决定。问题似乎又回到源头,自然受社会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程度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在矛盾统一体内此消彼长,当社会经济落后,国家则占据社会的绝对权利,国家统治社会,国家阶级统治职能凸显,反之,国家阶级统治职能削弱,国家的社会职能得到发展。

在社会经济落后阶段,国家凭借强制机器镇压被统治阶级是国家的主要职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的经济职能由国家返还于社会,国家专注于社会的政治管理职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渐次被政治和经济所取代,国家依靠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致力于社会的发展。马克思认为现代资本独立于共同体,所有制从国家的禁锢中得到解放,国家因而和市民社会成为两个独立的存在,这正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能够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从现实看,这种分化,也说明社会(经济)本身具有摆脱国家(政治)控制的内在驱动因素。在这一阶段,以近代资本主义为例,国家通过其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运用政治的法律的手段对经济的运行进行了干预调控,并没有显示出国家对经济的不作为,因为社会经济还没有发育到非常高级的水平,较之于封建社会的超经济强制,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体系的这种调控,更多是在一种正能量意义上展开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