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是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部应恪守“三严三实”要求,在实践中锤炼自我、赢得民心、实现价值,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在修身中培育群众情怀的“厚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基层干部必须要有深厚的群众情怀,才能始终确保工作的群众导向。当前,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农村逐步变为城市、农民逐步变为市民,经济社会面临巨大转型,各种利益矛盾交织,社会治理难度增大,基层干部面对的诱惑与挑战更多。对此,基层干部一方面要加强自我学习,学涉民法律、拆迁政策、致富技能、先进理念,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另一方面,要真正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敬畏群众,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不断充实群众情怀的厚度,从而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建事业、谋发展。
在实践中走出群众路线的“深度”。基层干部处在国家的“行政末梢”,既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最后落实者、执行人,也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者、代言人。老百姓总是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主要就是指看基层干部的实际行动。基层干部只有眼睛往下看、脚步朝下走、身子往下沉,主动从群众智慧中汲取发展能量,从群众口碑中优化工作作风,才能让群众路线走出“深度”。基层干部应做到三个“问一问”:一是在做决策的时候,问一问群众怎么办;二是在抓工作的时候,问一问群众怎么想;三是在做评判的时候,问一问群众怎么看。要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引导、支持、服务、帮助群众上来,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在服务中下足群众工作的“力度”。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只有把群众工作做深入、做扎实、做细致,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才能赢得民心、凝聚民力。一是主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基层干部要主动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暖百家心,随时随地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比如帮助拆迁群众过渡安置、为失地农民办理社保登记、为困难群众送去关爱慰问等等。要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从而理解、支持、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二是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实践证明,大量的矛盾纠纷特别是突发事件,形成于服务匮乏,激化于服务缺失,化解于服务到位。基层干部要当好“人民调解员”,努力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可充分借助“网格党小组”、“党员志愿队”、“民情工作室”等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征集、办理、反馈链条,实现小事不出楼栋、难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三是果断回应群众重大关切。基层干部要围绕“让老百姓学有佳教、住有宜居、出有畅行、老有颐养、病有良医”的工作目标,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传递温度、走出深度、赢得民信。
(作者系长沙市岳麓区洋湖街道工委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