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转换,是大学生绕不开的必修课。如果有“机缘”又够用功,从事的工作正是兴趣所在,自然再好不过;如果没那么幸运,找不到自己喜欢而又适合自己的工作,怀着“宁缺毋滥”的心态慢慢找,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但一定要记住,在“慢”的时候,不能放任自己停下来,在本该拼搏的青春年华,不能漫不经心、得过且过。
“手捧金饭碗”的就业选择未必适合所有人,毕业生们在寻找多元就业机会,加之赶上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走向社会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其实有很多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给自己留出一段思考的时间,并非不可。
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适当地“慢”下来,遵照自己内心意愿并进行自我充电,比如外出游学长长见识、自学本领准备跨界就业等,这样的“慢就业”也许并不是坏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慢”是一种沉淀、一种积累,经历了10多年的学习和拼搏,暂时“慢”下来休养生息,认真做好职业规划,是为了以后更快更好地奔跑。对这样的“慢就业”者,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
爱拼才会赢。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工作不是等来的,如果不能一步到位,“慢”一点也许无妨,但“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不盲目依赖、不无谓等待,积极设定职业目标、提升技术本领,积蓄能量、奋力拼搏,这样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