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会见第四届道德模范代表,2014年赴河南兰考调研,2015年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等多个场合提倡“见贤思齐”。作为国人常说常用的一句古语,“见贤思齐”看似简单平常,但其实内涵很丰富。

“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大处来讲,“见贤思齐”有文化传承的意义在里面。孔子被称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我们如果要表彰六经,继承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的优秀文化,重点不在于记住一些理念,甚至一些书文,而重点是学习创造中华文明先行者的智见与业绩,要心存敬意,向这些先圣先贤学习。

中华文明之道,其早期主导思想就是尧舜之道、文武之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古代圣贤,他们内圣外王,有感召力,思想境界高,同时又有辉煌事功。就像孔子讲的能够“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要向这些先贤学习。而后有孔子孟子与后儒加以继承发扬,确立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基本道德规范。

孔子孟子教育子弟,要他们读经典,更侧重在讲一些圣贤的故事。事实上六经所记录的,也正是这些古代圣贤创业的历程和觉解。学习《论语》《孟子》要体会孔孟的气象、抱负和见识,用以丰富我们的智慧。中国历史一方面从正面去总结学习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又从反面吸取失败的教训。夏桀、殷纣暴虐无道,把各自王朝给葬送掉。“殷鉴”遂成为借鉴历史教训的代名词。孔子以后还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严刑酷法、滥用民力,二世而亡。贾谊《过秦论》里就总结说,秦之速亡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后来唐太宗又总结隋炀帝的教训而有贞观之治。所以中华文化的发展里面,既重视正面的老师,也重视反面的教员,历来如此。这也正应了《老子》的那句话:“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样去把握中国文化的进路,就比较生动,就活泼泼的。

从一般为人处世来讲,“见贤思齐”是人们学习、修身、进学的最好方式之一。贤人是德才兼备者。荀子讲:“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我觉得讲得特别好。怎么进学?你要去找这样的贤人,你尊敬他喜欢他,你就会向他靠拢和学习,不是硬把一些理论、概念往自己脑子里塞。现在我们有些老师得不到学生的敬爱,自己人格缺少吸引力却喜欢向学生训话,越训学生越反感。古人说身教重于言教,就是因为身教具有真实性因而有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