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用权应处理好五对关系

严以用权应处理好五对关系

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以用权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修身”和“律己”的落脚点在于用权。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用权可为人民造福,滥用权力则会祸害群众。如何做到严以用权?必须正确处理五对关系。

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习近平同志说,“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是作为一名党和国家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从政道德底线”。权力为公,是光明大道;权力为私,是地狱之门。为官只有用权为公,才能得到人民的称赞和尊重,否则就会让群众不耻和诟病。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的公款消费、公车私用、公权私用、损公肥私……公权力的“地盘”被围追堵截,所剩无几。公权是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用权当知权为“公器”。每个官员都要以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座右铭。用权为公,守住公与私的分界线,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手中的权力再大,心不能乱想,嘴不能乱吃,手不能乱伸,脚不能乱走,身不能乱动,笔不能乱签。不论官大官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把公权改为私姓是决不允许的。管住权力,监督得力,权力才会安分守己。对待公权,要始终有平常之心、戒惧之意,淡泊名利、坦然处置,筑牢慎权慎行的防火线;使用公权,要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置于群众监督的阳光下。

处理好权与责的关系。权力是实现职责的必要手段,尽责是行使权力的目的。多大权力就要担多大责任,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作为。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用好了可以造福人民,用得不好就会危害百姓。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就必须做到有权有责、权责相称、权责一致;有权无责、权大责小、权责分离,必然导致不作为和乱作为。正确把握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是领导干部素质高低,担当强弱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践行好“三严三实”要求,就必须恪守从政之德,筑牢思想防线,把准法纪高压线,正确行使权力,把“严以用权”作为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做到职权一致、责权对等。要敢于担当责任,做到为民用权。不到湖边雁不落,为官莫忘责任重。用权为民还是以权谋私,始终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严峻考验。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一个敢于担当责任、敢于对人民负责的干部,才会把手中的权力用在人民身上、用在办实事上。要扎实履职尽责,以焦裕禄、谷文昌等先进模范为镜,发扬“老黄牛”精神,能担重任、敢涉险滩、勤于耕耘,不用扬鞭自奋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