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带给世界什么机遇(2)

中国改革带给世界什么机遇(2)

改革行动成效斐然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渐趋悲观。而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中国在未来仍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中国改革深化进程正在开始展现出越来越显著的成效。

首先,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在逐步收敛。

在他看来,集中在腐败、财政、地产和债务领域的风险,正在被密集有效的改革措施逐步清理。

就反腐问题而言,经过持续艰苦的努力,党风政风已为之一清,依法治国日益明晰。“对比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腐败问题对中国经济乃至未来中国国家命运的影响,应该说反腐倡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这对奠定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会起决定性作用。”

就财政问题而言,尽管当下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但地方债务问题得到了厘清,两万亿元地方存量债务置换的推进,化解了地方财政的燃眉之急。“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较快,财政风险有所缓解,正走在有条不紊的重建之路上。”

就地产问题而言,2014年全年地产持续下行,库存高企,地产资金链条绷紧。“今年4月,地产系统性风险出现了趋于缓解的转折点。一线城市及周边的地产回稳趋暖,以及涉房融资,尤其是按揭贷款利率的持续下行,使中国房地产接近软着陆。”

就债务问题而言,在两年前,炒作中国巨债非常流行,热衷于只看到中国总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超过2.5倍,却忽视中国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端至少相当于6~8倍的GDP。“目前,影子银行体系已重新回表,股市泡沫基本撇除,房地产泡沫渐呈可控,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引致的不良资产充分暴露。当下,人们逐渐既看到中国的债务,也看到了资产、风控和机遇。金融系统性风险在平稳化解之中。”

其次,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转型效果在逐步显现。

钟伟认为,这些积极因素,体现在潜在增长率、实体经济和创新能力方面。

就潜在增长率而言,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之前维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决定潜在增长率的是资本形成、人力资源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就资本形成而言,中国作为人均GDP仅有美国七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国内资本积累的有效需求和投资能力仍然旺盛;就人力资源而言,不断上升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以及智能机器人的崛起,使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可能更为平缓;就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而言,中国余地尤大。

就实体经济转型而言,当下中国实体经济很可能已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他分析说,过去六个季度,中国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的税收净利润率已逐步维持在5%以上。进入2015年以来,央企利润总额不再减少,地方国企呈6%~8%的利润增长,私营部门的利润增长更快一些。从工业投资,增加值,利润率和利润总额看,很可能今年二季度实体经济已接近低点。

就创新能力而言,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技术化日益明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重大技术创新逐渐呈现由点到面的加速扩散。包括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以深圳为典型的区域,以国防、信息和新能源为代表的行业,开始呈现持续活力。“创新大有成为中国经济之魂之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仍在苦苦挣扎,即便率先退出量宽的美国经济,其增长也仅是IMF总裁拉加德所形容的‘新平庸期’。与此相比,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围绕在7%的增速,无论从速度和质量上来说,都仍然突出。”钟伟从国际横向视角得出的结论是,笃力改革的中国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