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坐地生财”,围观之后呢?

开发商“坐地生财”,围观之后呢?

位于上海南京路的一个楼盘,近期报价一平方米8万元至10万元。然而,其所在地块却是1992年首次拿地,“在建”逾20年,屡屡停工。这期间,周边房价从千元起步,相比上涨近百倍。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曾经的“地王”、知名开发商都曾存在囤地行为,一些省份清查出的闲置土地逾十万亩。楼市调整期低价拿地、囤地惜售背后,是开发商暴利和高房价。

囤地20年,房价涨百倍。这种一本万利、坐地生财的交易,实在令人慨叹“男怕入错行”。不过这事儿,在中国地产界,真算新闻吗?值得留意的是,玩“囤地”杂耍的,不是江湖术士,而是产业大师——“一些曾经的‘地王’、知名开发商”,亦是概莫能外。房地产业都这么做了,就不是道德沦陷的口水能解决的“个例”问题。

拿20年前的地,盖20年后的房子。赚取的差价,就是中国地产黄金周期的超值溢价。值得一提的是,能公开查询到的官方最新的全国闲置土地数据,为截止到2004年年底的调查: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土地107.93万亩,空闲土地82.24万亩,批而未供土地203.44万亩,以上三类土地总量近400万亩,相当于现有建成区用地总量的8%。闲置数据尽管十多年未曾刷新,“囤地待建”却成了公开的生财之道。真要做个有心人,核查一下各地的囤地情况,数字恐怕依然令人触目惊心。“仅在海南省,去年就清查出闲置土地13.92万亩。”海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陈健春说,仅12家知名房企闲置土地就有4.47万亩,时间最长的达20多年。全国情况,可见一斑。

囤地的危害,是路人皆知的道理。扭曲市场秩序,异化价值规律。就像业内人士说的,设若一座城市一年计划供地10000亩,但有20%批而未用就可能带来住宅供应混乱,供需被人为扭曲,形成地价攀升、房价走高的循环。回头看看所谓“中国房地产业黄金十年”,这里面的成色与品质,恐怕有相当大比重是囤地改变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改变市场氛围、市场氛围改变终端房价的恶循环。

危害人人懂,板子没闲着。比如早在1999年,《土地管理法》公布实施,明确“两年不开发的土地逾期无偿收回”。此后,2012年修订《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明确“开发商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按土地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再然后,国家及各省市几乎年年都会下发类似通知、文件,明确要求整治土地闲置中“囤地惜售”现象。遗憾的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举例而言:据统计,海南全省宣称因政府原因造成闲置的土地,占闲置土地总面积的74%。一个“政府原因”,就让《处置办法》利剑空悬。尤其是经济下行之时,地方招商压力山大,指望他们在囤地问题上拿开发商“开刀”,简直更是不可能完成之任务。

解决囤地问题,难不在“立法”,而在于有没有这份心、愿不愿出这份力。开发商“坐地生财”之恶,连新华社也看不下去了。关键是,围观之后,奈之若何?如不能戳到痛处,或者点到为止而已,谁会傻到按期用地呢?眼下,不妨借着媒体监督的契机,严查各地囤地现状,该依规处罚的处罚,该补交增值额的补交——别再让土地市场,成为规避责任与秩序的“吸金暗场”了!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