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太平洋,路在脚下(3)

跨越太平洋,路在脚下(3)

——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综述

摘要:面对国际社会纷繁的杂音噪音,习主席在西雅图演讲时用6句话来说明中国的政策取向、发展走向:“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中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中国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条情谊绵长的人民友好之路

浩瀚太平洋,挡不住中美人民的交往和并进。

循昔日足迹,23日下午,习主席走进塔科马市林肯中学。

城市变了模样,但扑面而来的热情,把思绪一下子拉回到20年前。“我们一个福建省代表团一路走来,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由此结下终身之缘。”

这次重访,不仅是追忆,更蕴含深意。他想听一听美国民众尤其年轻一代的心声。

球场边,为活力四射的橄榄球运动员鼓劲加油。课堂上,听授课老师讲述自己和中国的情缘。习主席建议说:“你可以架设一座桥梁,把中国和美国联结在一起,把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联结在一起”。

报告厅,迎着台下无数双明亮的眼睛,习主席借带来的三份礼物,殷殷嘱咐。

第一份礼物,书上的中国。习主席带来一批关于中国的书籍。“读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黄金期,青春岂能常少年!”他和孩子们分享了年少时的经历:“我曾经停下学来去当农民。即便那个时候,在山上放羊也要拿一本书,因为知识就是力量。”

第二份礼物,脚下的中国。“欢迎大家到中国,体验和感知中国,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也希望你们热爱中国。我愿邀请林肯中学100名学生明年到中国去做客。”

第三份礼物,乒乓球球桌、球具。“小球带动大球转,中美重新交往的大门由小球撞开了。希望两国青少年通过传承‘乒乓外交’精神,继续为中美关系的大厦添砖加瓦。”

掌声如潮水般一次次奔涌。史蒂克兰德市长激动不已:“正是您和无数中美人民个人的故事,才使我们走在一起。”

今天,无数人的故事,架设起跨越太平洋的桥梁。中美间每17分钟就有一个航班起降,每天上万人穿梭来往。

22日晚,西雅图盛大欢迎宴会,各州友好人士纷至沓来。演讲时,习主席说:“在汉字中,‘人’字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中美友好,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

中美地方交往生机盎然,习主席有着切身感受。

30年前,他借住马斯克廷市百姓家中,结下一段友情。3年前,他冒着雨雪重回那里,同老朋友重逢。

在白宫欢迎仪式致辞中,习主席回忆起老朋友们朴素的一句“友谊是一件大事”,感染了现场:“我真切感受到了中美两国人民心灵相通的真挚感情,这让我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抱有充分的信心。”

他在马斯克廷市获赠的“金钥匙”也仿佛真的起了作用。“中美地方交流合作的大门一经打开,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再把它关上了,相反这扇门只会越开越大。”今天,中美之间已有43对友好省州,200对友好城市。

习主席出席了正在西雅图召开的中美省州长论坛。深知地方合作对发展国家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他向与会的中美省州长提出三点建议:“要有效利用中美两国经济巨大体量带来的机遇,要共同分享中美两国改革发展的政策利好,要努力发掘中美地方优势互补的潜能。”

故事在延续。

欢迎仪式检阅途中,习主席路过一群观礼孩子。他们纷纷伸出小手要同“习爷爷”握手。一个女孩不知给“习爷爷”说了什么悄悄话,欢呼雀跃。

华盛顿育英学校孩子们眼中,中国遥远又亲切。他们应彭丽媛和米歇尔邀请,走进美国国家动物园。大熊猫憨态可掬,融化了孩子们的心,也让彭丽媛感叹:“我能感觉到孩子们对大熊猫的喜爱、对中国的向往。友谊的种子发芽了。”

访问成果清单里,“十万强”计划延伸至美国中小学,“2020年争取100万美国学生学中文”……中美交流的春风吹绿了满山坡的小树。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