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科教兴(2)

强国必先科教兴(2)

——有感于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欲为强国,科技欲发展则必先兴教育。教育得不到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代中国的教育从派遣留学生、兴办近代教育起航,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心系祖国、心怀华夏的莘莘学子。中国近代的科技基础是这样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奠定的。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初期的科技基础既是在这样一批知识分子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是这样一批知识分子共同努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这样一批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被传承下来的同时,他们对待科学的认真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丰富的知识阅历也通过教育传承了下来。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爱国科学家们挺起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脊梁,才有了新中国建设与改革时期的辉煌成就,才有了今天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技基础。国欲强,教育必先兴,教育不兴,国无强大之基础。

中国要发展,需要屠呦呦教授这样一批爱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更需要传承好这样一批科学家的科研、治学精神。面对发展,我们万万不能急功近利为了所谓的“快速发展”,我们更不能只图虚名,搭花架子,不沉下心去谋求发展与提升。就比如说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吧。基于实际国情考虑,要发展就必须加快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共识,而这一切的基础则在于科技发展与创新、教育发展与振兴。李克强总理近日在河南考察就指出:“让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互促共进”。可见,中国要发展,发展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早在李克强同志主政河南期间,就明确提出“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同时也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维系十几亿人民的日常生活要靠农业,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更要靠农业。而要解决这系列发展中的问题,关键就是靠我国的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面对这样大型的系统性工程,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屠呦呦教授那种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放在首位的精神去戒骄戒躁、淡泊名利,不能埋头苦干、沉心科研,那么我们就不能解决好发展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屠呦呦教授荣获诺贝尔奖不是告诉我们发展科研如此容易,而是告诉我们科技的发展来不得半点马虎与骄躁。中国要发展要强大起来,也是如此,需要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静心努力,戒骄戒躁。我们看到屠呦呦教授近日功成名就的辉煌,熟不知,八十多岁的老教授是在用生命向祖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中国欲强,必先强大自身的科技,发展科技,必先振兴自己的教育,而发展与振兴科教,必须要有像屠呦呦教授这样老一辈科学家埋头苦干的精神,只有这种精神才可能挺起中国科教的脊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