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公共管理权力放得下接得稳

确保公共管理权力放得下接得稳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这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时期,旨在用制度创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特许经营或者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积极推进简政放权,第一,要把本属于市场、社会和地方政府的权力交给市场、社会和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各类主体的效能,减轻中央或上级政府的负担,突破其决策瓶颈。第二,市场、社会、地方政府要有能力把政府 (包括上级政府)转移过来的权力接过来、使用好,激发市场活力,激发社会活力,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第三,中央和上级政府的监管要跟上,要能够对放下去的权力的绩效准确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使市场、社会和地方政府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的框架内积极改革、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

这三点也说明,简政放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精心思考、全面设计、细心实施。

简政放权要求地方政府进一步转变观念

从特许经营或PPP项目的投资建设进度来看,真正实现社会资本投资落地的项目比例比较低,主要原因有:一是社会资本进入公共领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理论和技术上的一系列准备。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的关键问题是交易成本。有学者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与承包方面有关的生存能力和信誉风险、服务中断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相关费用,对不履约进行处罚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以及改变供应商的有效性”。这也是20世纪后期以来,公共管理变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这方面,还需要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有足够的理论储备和技术设计。二是公共服务分类及其对应的融资模式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具体设计。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机构缺乏契约意识,还是把属地企业和社会组织当作自己的所属机构,直接派发任务,以行政方式管理公共服务供给。实行特许经营,要确实保证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独立法人地位,真正确立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权力下放过程中要注意规避风险

应该承认,社会资本参与特许经营或者PPP项目可能面临风险,应注意规避。

一是有的地方政府和官员缺乏契约精神,造成诚信缺失。政府和私人部门、社会组织的伙伴关系依赖于参与者的参与和积极合作,要破除一个错误的认识:这种合作仅仅是一个零和游戏,一方的参与意味着另一方的削弱。实际上,这种合作关系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私人部门和强有力的非营利组织。

二是社会资本进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可能带来社会不平等。诚然,为了提高效率,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也要看到它的负面影响,如在欧元区的一些国家,财富不断向少数人手中集中,“有工作的穷人”不断增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三是政府承诺过多,背负的责任太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面临突出问题,主要是人口问题与规模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要特别关注国家履行基本公共服务承诺的能力,也要妥善安排社会领域的财政支出,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更需要在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领域进行创新。

四是法律和政策风险。当前,我国的特许经营或者PPP项目尚处在探索阶段,很多配套政策还不完善,诸如,特许经营或者PPP模式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尚不明确,第三方评估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要进一步制定政策,明确特许经营或者PPP模式的资质,细化其选聘标准,加强全程监管,加大违法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完善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