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构建国际商务新格局 外向型经济大调整

“十三五”构建国际商务新格局 外向型经济大调整

海关总署13日发布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17.8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1.8%和15.1%。

这距离我国年初设定的外贸6%的增长目标已经相去甚远,不仅是今年,从“十二五”的第二年开始,我国外贸增速就开始大幅回落,逐渐进入10%以内的增速新轨道。与此同时,对外投资的增长势头一直迅猛。

这背后正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大调整阶段的现实。从中央到地方,新一轮开放的路线图已经明晰,着力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服务业进一步开放,以及进入2.0时代的“走出去”,都将成为“十三五”时期开放型经济谋篇布局中的亮点。

态势 外向型经济大调整

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总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国对外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14年,我国吸收外资超过美国跃升为全球第一位。

从“十二五”的第二年开始,外贸增速就大幅度回落。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进入到了10%以内的增速新轨道。

在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宋泓看来,外贸结构调整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廉价生产要素,尤其是廉价劳动力之上创建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不能再持续,并开始进行比较大的调整,比如,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渐向外转移,整个产业也在向自主品牌、自有营销网络以及自有技术等方面调整;二是整个国家从引进、模仿技术阶段向自主创新阶段升级。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依靠拼价格、拼资源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共同发展,出现市场与资源深度融合,外贸、外资、“走出去”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作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布局,“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已经开始从顶层战略构想步入务实合作阶段。在上海自贸区设立1年多后,今年4月下旬,我国增设了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对上海自贸区进行了扩围。自贸区探索带来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扩大开放的举措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