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这五年,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呈现低增长、不平衡、多风险的特征,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剧,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改革转型任务繁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政策、思路、方式,奋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时期,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与市场环境发生明显改变,潜在生产率趋于下行,“三期叠加”矛盾逐步凸显,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面对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把握规律,积极作为,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控风险,确保了经济增长换挡不失势。2011—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预计经济年均增长7.8%左右,不仅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5%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139亿元,折合10.4万亿美元,占世界的份额为13.3%,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1—2014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4,今年上半年贡献率达30%左右,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人均国民总收入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位次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向中高端迈进,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十二五”时期,面对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转型发展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迈出新步伐。经济增长向第三产业主导加快转变。2012年,第三产业现价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48.1%,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到49.5%。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现价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0.4%和10.6%,比2010年提高0.8和1.7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11.4%。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增强。2011—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4.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7.8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消费的贡献率上升到60%。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11年末,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2014年进一步提高到54.77%,2011—2014年城镇人口每年增加近2000万人,带动了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以创新驱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国家财政、企业利润、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4年,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4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6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155亿元,增长28.5%。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6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0%,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快0.7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继续快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单位产出能耗水平大幅下降。2014年,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6.9%,比2010年提高3.5个百分点。2011—201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4%,2015年上半年下降5.9%。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2012—2014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下降8.2%,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下降11.0%。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孕育。2014年,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59.4%;快递业务量140亿件,超过美国问鼎世界,连续4年保持了超过50%的增长速度。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提高。“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在完善基础产业、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上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继续提高。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2014年,粮食总产量取得历史性突破,达到60703万吨,比2010年增长11.1%,年均增长2.7%,实现“十一连增”。交通运输能力持续增强。2014年末,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定期航班航线里程分别比2010年末增长22.6%、11.4%、51.0%、67.7%。高速铁路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2014年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信息通信发展水平快速提高。2014年,邮电业务总量为21846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90.4%,年均增长17.5%。移动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实施。201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上网人数分别达到12.9亿户、6.5亿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49.7%、41.9%;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到94.5部/百人、47.9%,分别比2010年提高30.1部/百人、13.6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