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军事变革中的“中国浪潮”

世界新军事变革中的“中国浪潮”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展示了近年来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与以往阅兵不同的是,胜利日大阅兵的受阅装备方队首次按照作战体系模块化编组,分为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和后勤保障6个模块;空中梯队也以空域攻防的作战体系模块化编队受阅,首次把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战略取向与强军目标和“能打仗、打胜仗”的根本要求相连接,与维护国家安全、拓展国家利益和巩固大国地位的需要相适应。这一重大转变具有特殊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如国内外许多媒体所指出的那样,以前的历次阅兵式都是以传统的陆海空编排,这次完全按照体系作战力量进行编组。表明体系力量作战装备相互融合,并已经成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正在有条不紊地积极推进。

2013年发布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和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这两份重要的国防白皮书将解放军的总体任务设定为:“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不断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框架下,人们把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相关内容分解为“四个转变”:陆军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实现以区域防卫型力量向全域机动型力量的转变;海军根据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由近海防御型力量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力量结合的转变;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力量向攻防兼备型力量的转变;第二炮兵则按照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转型。研读“四个转变”的核心内容,它的最终落脚点是打赢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以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

依据这些基本思路,解放军以海、空、(导)弹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积极推进武装力量的多样性发展。本次阅兵再度表明解放军在努力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从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研发的层面出发,过去五年间,中国第一艘按信息化标准改装的航母正式服役,舰载机战斗力的形成也进入了最后阶段。以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为基干的护航编队多次驶往亚丁湾执行国际反海盗任务,提升了训练水平和远洋活动能力;新型攻击型潜艇和战略核潜艇进入常年战备巡航。完全自主创新开发的第三代战斗机大批交付部队,以两款型号研发的全新的第四代战斗机也进入了试飞和技术攻关阶段。新型战略导弹和多用途中程导弹在提升防御战略灵活性的同时,和战略核潜艇一起,使中国的二次核打击力量获得了更稳妥的确保。中段反导、反卫星和高超声速动能武器研发进入新阶段。

此次阅兵中,核威慑与系统转型装备参阅。“战略打击”方队中新型东风(DF)-5B的回归,同样引发了高度关注,背后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最早的东风(DF)-5是一种重型洲际导弹,其基本型最大射程9000多公里,可配备一枚重达3吨、爆炸当量高达500万吨TNT的热核弹头。后来随着技术改进,东风(DF)-5A将射程增加至14000公里,成为全球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均认为东风(DF)-5、东风(DF)-5A导弹价值有限,因为它的体积重量过大,只能部署在陆基导弹发射井使用,而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会导致其发射准备时间较长。这些都使东风(DF)-5、东风(DF)-5A生存能力显得太弱,没法抵御敌方的第一波核攻击,特别是在我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情况下。但战略环境在不断变化,东风(DF)-5导弹的价值在于其运载能力强,能够将重达3吨的物体投掷到1万多公里之外。于是我国对其继续进行改进,这就使多弹头的东风(DF)-5B获得新生。特别是在我国继续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郑重承诺时境下,即便是在敌方第一波核攻击下只要有数枚东风(DF)-5B存活下来,就可以对敌方形成极强的核威慑。

与之相伴受阅的作为固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的东风(DF)-31A,则具备了铁路机动和适时发射的能力。最受关注、技术也最先进的东风(DF)-31A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导弹,几乎可以投射至地球任一角落。它们在保障了中国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对敌核威慑的门槛,能够以最小规模的核武库达成最大限度的战略威慑目标。

行进于历史与未来之间,要继续以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要立足国情军情,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特别需要围绕这个战略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优势,提高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坚定地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打仗导向,加快研制高新武器。当前尤其要进一步加强航天技术和太空武器的建设,通过攻防兼备的航天系统,加强对空中、地面、海洋作战系统的信息支援,提高战场目标控制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必要时还可以遂行空间作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被动追赶式的发展模式,缩小与军事强国的“军事技术差”,最终进入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的轨道。

习近平主席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正确认识创新驱动发展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迫切需求和根本要求。创新驱动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国防科技工业要为国家安全提供更有效的战略威慑力量,就必须像过去搞“两弹一星一艇”那样抢占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前沿和制高点,这就是历史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