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民生改革成果扫描

“十二五”民生改革成果扫描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民生不断改善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在民生领域推进了哪些重大改革?带来了哪些实效?半月谈记者进行了梳理扫描。

教育:力求一碗水端平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十二五”时期,我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首先关注的是农村义务教育。2011年11月,国务院正式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600元,一年中央财政支出约160亿元。2014年11月起,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将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补助标准从3元提高到4元,达到每生每年800元。计划实施以来,已有29个省(区、市)开展营养改善计划试点,13.3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316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每天4元的营养膳食补助。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在因地制宜前提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当年年底前出台。各地纷纷出台方案,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2013年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教育改革方向。招生制度改革力度“最强”,与学生减负令“最严”相叠加,“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将逐步取代“一考定终身”制度,深化教育改革的措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评价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天才认为,系列改革政策有助于促进教育合乎规律、富有内涵的发展。

一项着眼于教育结构中长期战略调整,并将惠及千万家庭的教育改革在2014年启动。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观点正成为社会共识。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向所有人群“普惠”。2015年,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的《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明确,从2015年高考开始,招生考试机构应在保证考试安全和考场秩序的前提下,根据残疾考生的残疾情况和需要以及各地实际,提供一种或几种必要条件和合理便利。今年全国共有6个省(区、市)的8名盲生参加高考,其中7人被普通高校录取(6名本科、1名专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