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

谈谈“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信仰

问:信仰,一个抽象、宏大的概念,和实际生活有什么关联?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信仰?

答:《论语》里有一段“子贡问政”。子贡请孔子说3个最重要的东西。孔子的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之”,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去兵。”子贡说还必须去掉一个。孔子回答:“去食。”可人若不食,怎么活?那就等于“去死”啊。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信仰、信誉、信念是最重要的。国家可以不搞军备,人民可以忍饥挨饿,但不能把信仰丢掉。

“民无信而不立”,今天还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在信仰的荒漠上,立不起伟大的民族。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全民族的坚实信仰来支撑和推动。

如何看待宗教信仰者的信仰

问:但具体谈到重塑、重建信仰,我们费了那么多劲,似乎总不如宗教信仰者的信仰,来得执著和持久。

答:宗教信仰的确也是一种执著的精神追求。但宗教压抑人们追逐现实利益的欲望,又致力于通过虚幻的期望和许诺,把现实的欲望移到未来去兑现,把个体的欲望与群体的追求结合起来,引导一些虔诚的信徒去为之孜孜以求甚至献身。

我们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尊重和保护个人追求正当利益、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需要启动利益机制的杠杆。如果说在“禁欲”的前提下把个人的愿望与群体的目标相结合,激励个人为群体的目标献身相对比较容易,那么在鼓励追求现实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这种结合就颇为困难。我们既要强调无私奉献,又要实现按劳取酬;既要尊重和维护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又要求超越个人利益,以局部利益服从全民族的整体利益。

在现实的金钱诱惑面前,我们如何才能使每个人都能自觉地把个人的目标与社会前进的目标吻合在一起,把个人的作用和群众的力量汇流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在献身社会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追求民族振兴中实现个人的幸福?我们又如何才能在贯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价值、权利,促进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既纠正过去的“左”的偏差,又与个人至上的右的倾向划清界限?

这些问题,如果我们避而不答或者答而不准、答而不透,不能令人信服,就只好听任宗教挤上前来,展示它的似是而非的答案。以至于在一些人看来,除了宗教信仰,我们似乎就没有能信仰的东西了。

为追求虚幻的目标,实现精神的满足是比较容易的;为追求实在的目标而注入精神的动力却颇为困难。虚幻的目标正因为其虚幻反不易幻灭;实在的目标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兑现而常令人失望。宗教在做着容易的事,却经过了顽强、持续的努力,把容易的事当作困难的事去做;我们在做着困难的事,却或因重视不够(“一手软、一手硬”),或因认识不清(急于求成),或因功夫不深(时断时续、此长彼消),实际上把困难的事当作容易的事去做。问题就出在这里,危险也正在这里!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