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峰:弘扬和建设中华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文化对于民族复兴的重大作用,强调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党和国家正在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的目标而奋斗。“四个全面”战略既包括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的显著增强,也包括制度、治理、文化等软实力的大大提升。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大力弘扬和建设中华文化。

文化创造力是文化强国之源,一个只知照抄照搬、没有文化原创的民族,不可能在文化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创造力是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之基,只会拿来模仿,就会逐步被外来文化同化,削弱国家认同,落入文化全球化陷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正是基于实现民族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力量支持的战略考量,基于当今世界文化竞争较量格局的清醒判断。近年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等等,都表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都是在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在地要求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形象的表述:“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面对西方国家的语言优势、话语优势、传媒优势、网络优势、信息优势,坚持中华文化的自立、自省、自主、自强,是防范文化失守的根本之道,是保持中华文化在世界有影响、有地位的基本途径。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华彩篇章。

三、中华文化蓬勃发展、持续建设,是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共同奋斗的先进思想引领

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断、奔流不息,同时又在流经的河道里吸纳了不同的水源,形成了不同的走向,造就了不同的景象,由此划分为不同的游段。中华文化是历史与当代的统一。中华传统文化标志着民族文化的历史,包含着中华文化的成果,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基因。中华文化在当代没有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当代形态、最新形式和根本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文化理念注入中华文化之中,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题中应有之义,保持中华文化的当代传承;把建设中华文化与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贯通起来,发展高于其他社会形态文化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含历史的也是指向未来的,是中华民族的也是社会主义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当代中国,不可能在中华文化之外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不可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外去建设中华文化。不能把二者分离开来、对立起来,因为中华文化不等同于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能脱离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文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同一项任务、同一个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面对新形势,如何在利益格局分化、利益差距扩大的情况下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意志,如何在理想信念弱化、价值取向多元的情况下坚定全党全民族的共同信仰,如何在腐败现象严重、政治生态不良的情况下树立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信心,必须依靠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和熏陶,依靠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依靠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使中华民族保持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群众、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当前,我们又面临着这样的历史关头,呈现了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机遇。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