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摸悲惨记忆 牢记和平信仰(4)

抚摸悲惨记忆 牢记和平信仰(4)

南京记忆是对耻感文化的开掘继承

惨痛的大屠杀记忆终于“凝固”下来了,成了世界性的“南京大屠杀记忆名录”,让更多人将惨绝人寰的苦难,写入慵懒的思维,得到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精神启悟、耻感教育。

必须牢记“南京大屠杀”之类的痛的记忆,它让我们的尊严降低到了猪狗不如的程度,它让我们的生命像蝼蚁一样微弱,它让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摧残和轰炸,它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受到了断根性的毁灭和戕害。这一切就源于孱弱、无力:我们没有缚鸡之力的反抗,日寇的非人的本质才愈加肆无忌惮。我们国力微弱、科技落后,才易遭受外侮和侵犯。以致于在14年抗战中,中国人民“共伤亡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斯宾诺莎说,耻辱是从我们感觉羞耻的行为中产生的一种痛苦。警号犹在耳畔,教训就在身边。这种血淋淋的痛的记忆,就像一记“沉闷的敲打”,让我们的轻飘飘的头脑,得到了一种必要的清醒:强国强兵才能固我国防,国力强盛才能凛然不惧,科技壮大才能拒险于千里之外,达成精神上的万众一心才是走向强大的精神内核。让我们始终拥有“我自岿然不动”的民族自信力和奋斗精神。

历史告诉我们,人是最容易健忘的动物,唯有常用苦难洗涮内在,涤荡思维,将惨痛的历史悬挂在精神高处,我们的“空心化”和“失魂落魄”状态,才能得到有效的疗愈和提醒,我们的唯利是图的“物质化崇拜”才能回归到厚德载物的本源,我们的麻醉和混沌化的心智才能葆有清醒和理智。“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愤”,我们才能在和风日丽的环境中,将战争中的耻辱、死难、教训、痛,转化为奋进的力量,铭记教训,积极反思、痛定思痛,让自我和国家,得到厚重致远的发展。

耻感教育、耻感文化,一直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 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扬雄在《法言•君子》中说:“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朱子语类》也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南京大屠杀记忆名录”就是对耻感文化的继承,提醒我们将国之四维的礼义廉耻等纳入人格养成、道德养成,让公众明辨荣辱是非,服膺善美和谐,我们在物质辉煌后,也得到精神壮大,完成真正的“人”的现代化,以独立、傲岸、高大猛进的姿态伫立在世人心中。

【启示与思考】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转眼间南京大屠杀已过去68年,当年经历和幸存者已陆续离世,而许多年轻人仅凭听说还留下模糊的记忆。这是一个应该让中国甚至世界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日本侵略者攻陷南京,开始惨绝人寰的烧杀抢掳,杀害了我30万同胞,许多家庭惨遭灭绝。今天,我们之所以要把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并不是有其它目的,就是为了让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记住历史。

记住历史,并不是为了添仇恨。俗话说,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而,我们必须牢记历史,做到警钟长鸣。当年是由于我们国弱民穷才被强敌欺凌。我们牢记历史,并不是说要寻仇、报仇。历史虽然过去近70年,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少数国家亡我之心不死,近年来,利用各种颠倒的借口、制造事端、伪造话题,唯恐天下不乱,变本加厉抹黑中国,从中国攫取各种物资和利益,已经给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日本不止从中国西北边陲下手。早就在东北亚地区、中国东海、中国钓鱼岛、中国南海周边以及南亚地区针对中国蠢蠢欲动,合纵连横,想方设法在使绊子、下套子。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们必须同仇敌忾,严阵以待,及时阻止一切敢于来犯之敌。

人类有时是健忘的,战争犯罪的危险并未离我们远去,就像土耳其刚刚发生的恐怖袭击。如果和平力量不做努力,大屠杀的历史仍可能重演。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样,美国珍珠港亚利桑那纪念馆、法国冈城国际和平博物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韩国独立纪念馆等,都是重要的世界记忆,让人们记住历史而不是记住仇恨,争取和平而不是纵容战争。

人间正道是沧桑。南京大屠杀作为人类的一场浩劫,对全世界具有启迪意义。正视历史污点,就是为了给世界和平与发展一个警示。不要屠杀、不要恐怖、不要暴力的希望,珍惜和平权、生命权和生存权的信念,也将会在黑暗与光明的对比中更为坚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