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让“不敢腐”为“不能腐”和 “不想腐”赢得时间

标本兼治,让“不敢腐”为“不能腐”和 “不想腐”赢得时间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报道,10月7日深夜,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苏树林是十八大以来首名在任上落马的省长,也是今年以来第23名被查处的省部级干部。据统计,到十八大以来,包括苏树林在内,已有7名中央委员和11名中央候补委员落马。

面对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这些贪腐高官的纷纷落马,一则彰显中央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决心和勇气,大快人心;另一方面党培养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的落马,也让我们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惋惜,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这些年,一些干部包括一些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因违犯党纪国法落马,我们很痛心。我们中央的同志说起这些事都很痛心,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但作为执政党,我们别无选择。正如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所指出的:“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唯有全面从严治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才能使党的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

十八大以来,中央通过反“四风”落实“八项规定”,态度“零容忍”严惩腐败,守纪律、讲规矩从严治党,形成了抑制腐败、惩治腐败的社会氛围和高压态势。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的同时,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表示,治标是为治本赢得时间。在当前的反腐高压态势之下,“不敢腐”的氛围已初步形成,如何解决“不能腐”和“不想腐”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治本”的问题。应当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最终达到王岐山同志所说的: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真正体现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

“不能腐”的问题,核心是制度的建设与执行问题。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为了防止“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方面必须优化权力的分配,建立健全权力的制衡机制,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另一方面设计“制度笼子”,使权力授予、行使、监督的各环节都有制度规范,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严格制度的落实,使“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让客观上的“不能腐”也能为主观上“不想腐”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不想腐”实际上是自律的问题,强化警示教育的同时,关键是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是锐意进取的前提,是与党步调一致的保证。腐败的产生固然有其诸多因素,但究其根源,不能不说是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漠、道德滑坡、价值观念出现偏差所致。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明底线、知规矩,敬法畏纪、廉洁自律。敢于向官场潜规则说不,敢于向有损群众利益的行为亮剑,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把“0”作为一个最大的数字,禁于未发、防微杜渐,把党的要求和群众期盼转变为我们自觉地行动,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真正无愧于党的重托,无愧于人民赋予的权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