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基础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基础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源及其软性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整体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表现为一个国家文化的吸引力、同化力和感召力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基础。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必要和迫切

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历史绵延不断,灿烂辉煌,其根源就在于中华文化及其民族精神。中国的文明和历史成就,或者更广泛地说中国文化,都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宝贵资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紧跟时代发展又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沃土中。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管是硬文化如古迹、文物、典籍,还是软文化如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是构成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要素。近年来,西方文化以压倒性的优势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有的人根本没用心去了解传统,还无端地蔑视、反感民族传统文化,这样的现状,使许多年轻人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变成没有文化根基、没有思想寄托的空虚的人。大力倡导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必要和迫切。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关键点

马克思主义是属于整个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它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但是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却隶属于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者的中国人如何将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起来,找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生长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兼容”并从中找到生长点。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就包含着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如以人为本、和谐思想、仁爱精神等。

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中国历史中有悠久的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的传统,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传统,有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有大同的社会理想,如此等等,因而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虽然没有达到马克思辩证法的高度,但是却与马克思的辩证法有着许多契合之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阴阳相感而变化生”等。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辩证法思想,对事物包含对立、转化和发展等辩证法思想进行了生动的论述。毛泽东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的辩证法思想做了科学的发挥,创立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理论,《矛盾论》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典范。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驱动力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必须要从本民族的传统出发,否则现代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是一种“后发外生型”道路,是被外力推上去的,本身缺乏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以至于中国共产党被历史潮流推向中国革命舞台上的时候理论准备不足。所以,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在“外力”和“内力”之间寻找新的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同步的也是相向的,这就要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使马克思主义既不游离于中华民族之外,又深深扎根于时代的土壤。

当代中华文化是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一个互动融合体,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现代化的改造,再融合西方文明的合理因素,必然会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虽为不同的文化系统,有其各自的“民族性”与“个性”,但均为适应人类生存需求和其他需求而发生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只有通过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内化为中华民族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努力弘扬民族精神、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华民族精神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可能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体系是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融性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结合的过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内化为民族精神带来强烈的民族烙印。

比如,《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最高价值标准。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核心价值取向便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和为民族。”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严三实”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主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是固步自封的,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自我更新的主力军便是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和广大党员干部,当然也包括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是多么的关键和重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