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网谣还需“多管齐下”
网络谣言肆掠背后,折射出一些个人和企业为搏出位等“一己之私”,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一些网站为节约成本,未认真审核,导致网络实名制形同虚设,让造谣者抱侥幸心理,以身试法,也是谣言满天飞的重要原因。”湖北德馨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陆峰说。
而“权威发布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这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中尤其表现明显。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志强认为,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尚不健全,是谣言频发的另一原因。在许多热点事件上,一些部门主动公开意识依然欠缺,信息公开方法也不尽如人意,不能及时回应关切。
王君超、刘陆峰、唐钧等专家建议,治理网络谣言不能仅做“表”面文章,而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于“内”而言,要做好公共安全、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于“外”而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网络谣言案件的查处等,让谣言失去传播力和破坏力。
对本月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规定——编造虚假信息传播或明知是虚假信息传播,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专家认为这一条文实时敲响了法律警钟,显示了规范网络传播行为的坚定决心。
“参与转发谣言的群体数量很大。”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颜三忠认为,打击传谣也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辨识能力和法律意识,从而提高整个网络参与者的素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