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建设中华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弘扬和建设中华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文化对于民族复兴的重大作用,他强调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党和国家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而奋斗。全面小康既包括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的显著增强,也包括制度、治理、文化等软实力的大幅提升。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大力弘扬和建设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行不止的强大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历史的进程和文明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繁荣和兴盛的。民族的历史越为久远、文明越为深厚,民族文化的内涵就越为丰富,积淀就越为厚重,文化软实力也就经历了越多的锤炼。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随着封建社会走向鼎盛,中华文化也达到了它的历史高峰,出现了“百家争鸣”“汉唐气象”“明清启蒙”等黄金时代,产生了以儒家为主要标志的思想文化,影响了周边民族和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等,都是举世闻名的思想家,王羲之、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等,都是名垂青史的文学艺术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舍生取义的生命观,等等,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近代以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反思批判、开放吸收、创新进取中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守住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20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引擎。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持续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革命,同时努力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和自觉建设者。我们党认真总结文化建设上的经验教训,科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开创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新的历史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文化塑造人类的精神世界,民族文化培育民族成员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熏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短暂时期的分裂,没有将中华文化碎片化,中华文化却成为重新统一的文化纽带;少数民族的入主,没有中断中华文化的血脉,中华文化却由此融合了新的特质;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西学东渐,没有走向全盘西化,中华文化却打开了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窗口。习近平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同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文化蕴藏的强大精神力量的空前迸发和全面展现。一个民族的有形长城被摧毁,只要它的精神长城依然屹立,就有胜利的希望;一个民族的精神长城被销蚀,即使它的有形长城还在,也是不堪一击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