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建设中华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2)

弘扬和建设中华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2)

中华文化富于创造、兼收并蓄,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实现复兴的坚实文化基础

文化的生命在于创造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这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的源泉。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转折、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需要人才、需要实力、需要创新的时代,并且是产生了百家争鸣、造就了群星灿烂的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诱发了诸侯列国的变法自强,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景观,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期。中国古代文学,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气。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反映了国人的科技创造力及其深层的文化创造力。文化创造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在多样文化的融合中丰富发展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是在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中生长起来的,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各民族文化既各具特色,又一起构成中华文化的蔚为大观。中华文化是在广阔多样的经济社会带中由各种地域文化汇聚而成的,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沿海文化与内陆文化等,随着人口迁徙、贸易往来,相互吸收、相互补充。地域文化既千姿百态,又统一于中华文化的大家族中。中华文化是在对外交往开放的世界文化格局中完善自身的,无论是国门被打开,还是主动打开国门,都客观上促进了中外文化特别是中西文化的交流交往,比较对话以至交锋冲突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文化自信。

文化创造力是文化强国之源,一个只知照抄照搬、没有文化原创的民族,不可能在文化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创造力是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之基,只会拿来模仿,就会逐步被外来文化同化,削弱国家认同,落入文化全球化陷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正是基于实现民族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力量支持的战略考量,基于当今世界文化竞争较量格局的清醒判断。近年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等等,都表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都是在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在地要求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形象的表述:“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面对西方国家的语言优势、话语优势、传媒优势、网络优势、信息优势,坚持中华文化的自立、自主、自强,是防范文化失守的根本之道,是保持中华文化在世界有影响、有地位的基本途径。为此,我们就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华彩篇章。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