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史学参与历史的创造: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让史学参与历史的创造: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原题:让史学参与历史的创造

“告诉我,爸爸,历史有什么用?”这是20世纪40年代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的小儿子问父亲的问题。布洛赫竟一时语塞。而这一萦绕不去的追问,直接导致其名著《为历史学辩护》的问世。时至今日,这一追问依然是摆在学术界和社会大众面前的重大课题。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在不久前召开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对历史重要性的强调引起史学工作者的热议和深思。大家纷纷表示,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指明了方向,也将给我国历史学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历史的无用与有用

在我国古代,历史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各个王朝都设有史官,记载军国大事,史学著述与儒家经典并称“经史”。从皇帝到一般读书人,诵经与读史可以说是两门必修的课程。故而梁启超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

西方同样如此,古希腊神话中9位缪斯居首的克莱奥,就是一位司历史之女神。在古罗马政治学家西塞罗看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很重视历史学,他们有一句名言:“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现代学科体系建立后,历史虽仍属于一门重要学科,但其作用却逐渐受到质疑。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史学危机”曾在我国喧嚣一时。《中国史研究》主编彭卫指出,这种危机表现为历史研究不被重视、史学理论研究兴趣索然、史学从业者纷纷改行、历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觉得历史同现实没有多大关系,不能带来实际的物质利益。”

从本质上来说,“历史有什么用”之问是以功利观点为前提的。“从利润角度来衡量历史学,其出发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历史学、哲学、数学等基础学科,是难以直接创造生产力的。但是,我们能说它们是没有意义的学问吗?显然不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直言。

事实上,对历史的功能和作用,先贤已经有很多精辟的归纳和总结,诸如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光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确立了中国传统史学的价值追求。而西方哲人培根则说:“读史使人明智。”克罗齐更明言:“历史是生活的教师。”

作为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宝库、启迪人生的向导,历史是不容忽视和遗忘的。我们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有可能知道要“往哪里去”。

“我们注意到习主席在贺信中将历史和史学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到新的高度,辩证地指出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关系……”只有透彻了解本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才能对学科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中国史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指出。

“‘史学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繁衍,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杨共乐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智慧的积累与储存,总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遵循。“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带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将超越功利视野,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会逐步受到重视。不过回首历史学这些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思考历史学的功能和价值不仅仅在于证明我们有用,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找方向,更好地促进史学发展并发挥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祖武语重心长地表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