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守信:安全文化三元内涵与三段建设模式解析(2)

核心提示:从安全文化的提出到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创建,我国安全文化建设事业已经步入了落地生根的阶段。但时至今日,仍有部分企业对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创建有疑虑,认为安全文化不过是一些热热闹闹的文体活动,大张旗鼓的标语口号,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安全文化的建设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取得实质上的进展。那么,安全文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安全文化有没有实质作用?安全文化需要不需要建设?怎样建设?

1.3安全行为方式

安全行为方式指员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受思想支配的行动表现,包括行为的形式、方法、程序、结构等。只有员工遵循严格的行为规范,才能各就其位,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

安全行为方式是安全文化的外显层。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方式是由个人或群体的兴趣、需要、目的,以及人际关系、信息交流等决定的,是建立在稳定的安全理念和所个人或群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基础上的。行为方式的根本改变必须从理念和知识等深层次的文化元素改变做起,靠简单的强制约束无法实现,也是不能持久保持的。

作为安全文化外在表现的安全行为方式,指的是习以为常、自然而然的行为表现,不是在制度约束、规范限制或人为监督下不得不为的行为,不是权衡利弊临时选择的行为。是在稳定的安全理念指导下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从来也不用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本真行为。

2.安全文化的三段创建方法

安全文化既需要自然养成,又需要积极建设,要在建设中养成。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创建目标,不同的创建要点和措施。

2.1被动约束阶段——安全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

安全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文化背景是企业领导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过于关注经济效益,安全投入少,安全教育走过场,安全保障能力低下。员工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不懂安全、不愿安全、习惯性违章普遍存在,侥幸心理或听天由命的心理占上风。

针对这一现象,初级阶段强调要我安全,重点是规范行为,特点是安全行为处于被动约束状态,目标是形成人人遵守安全规章,的“要我安全”的文化氛围。

初级阶段的安全理念建设需要围绕“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突出“规则意识”,强调行为约束,落实安全承诺,,主要内容是“以生命安全为红线,不得擅越雷池半步”。从关注每一名员工自身和同事的生命安全出发,严格执行安全规范,确保实现“四不伤害”。

安全知识建设要为落实行为的规范奠定基础,主要强调应知应会,做好安全作业行为要领的训练,为落实行为的规范奠定基础。安全知识包括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作业标准等以文字和符号的形式存在的显性知识,也包括安全活动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经验、隐患排查技能等隐性知识。

安全行为建设主要采用强化安全规章制度约束和奖惩等手段。规范每一名员工操作行为,用强有力的手段控制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等问题的发生。用重典治理违章乱象,坚决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对于各种事故和异常坚决做到“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违章必查、违章必管、违章必究。真正实现作业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安全控制。

2.2主动提升阶段——安全文化建设的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的文化背景是安全行为习惯在持久的强制约束下已经逐步养成,但是这样的安全行为带有被动性,尚存盲目。安全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应付状态,企业的安全生产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

中级阶段强调我要安全,重点是推进员工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自觉,特点是安全理念处于主动提升状态,阶段目标是形成人人崇尚安全第一,以安全保障为己任的“我要安全”的文化氛围。

中级阶段的安全理念建设需要围绕“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突出“责任意识”,主要内容是“人人关注安全,主动追求安全”。从初级阶段相对被动的保障生命安全,扩展到树立安全文化的自觉和自信,高度认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意义,要使企业全员对“安全第一”的核心价值体系有充分的认识,对安全文化的未来发展有科学的展望,能够自觉学习,自觉反省,自觉创建,对安全文化落地生根的作用高度自信。使员工普遍认识到保证人身安全、生产安全,是爱生命、爱家庭、爱岗位、爱同事、爱企业的需要做到 。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