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文艺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准确把握文艺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原题:文艺发展开启新纪元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阐释了他的文艺观。他密切联系我国面临社会转型和民族复兴的实际,重申了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既充分肯定文艺的成绩,又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工作的方向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遵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语境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作出的新论述、新表达、新发展,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开启了文艺发展的新纪元。

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关于文艺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这里突出的是文艺和文艺工作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所谓“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是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要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是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讲话的切入点,那就是文艺和所处时代的关系,把反映时代和引领时代作为文艺的崇高任务,要求文艺要反映时代的风貌,要担当时代前进的号角,就是要求文艺家要认清我们今天的时代,把握时代的特征、时代的脉动、时代的精神、时代前进的历史方向。文学艺术要成为召唤时代前进的号角,除了作家艺术家个人的才华禀赋,还与作家艺术家自身的努力、与作家艺术家拥抱时代的深度和广度分不开,也与作家艺术家思想的高度分不开。只有站在时代思想的高度,不但努力从微观的生活细部去把握时代,而且努力从宏观的广角去把握时代,了解社会的结构变动,了解人际关系的变化,了解城乡历史的变迁,了解时代精神主潮的涌动,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了解历史脉动必然的走向,在这样的基础上创作的优秀作品,才可能既深刻反映时代又导引时代前进。

习近平同志把文艺和时代联系在一起,从中国人民面对的新的理想、新的世界、新的梦想——中国梦出发,思考和确立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视野,是在对文艺界的形势与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后,强调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建设的重要性,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文艺体现时代的精神是它的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讲话重在指引广大作家、艺术家和批评家,站在我国文艺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扬帆远航,担当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唱新歌,谱新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同志专门阐述了文艺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扩大到了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和文艺工作的各个环节,使人民与文艺工作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构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内涵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图景。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大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是文艺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强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为此他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二是“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反映好人民心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这一思想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落实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同时也是他个人“贯彻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的真实体现。在对待文艺问题上,“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是习近平同志人民观的体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