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改革将进一步夯实民主政治的组织基础(2)

群团改革将进一步夯实民主政治的组织基础(2)

三、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要求,创新党的群团组织形态,增强组织服务能力

虽然,党的群团组织是建立于革命年代,却是整顿与发展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市场经济时期虽有创新,不过在地方与基层长期以来重视经济建设,轻视党群工作的现状导致了,群团组织创新更多只是渐进性适应,而没有完成跨越性发展,因此,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网络社会生成,群团组织的组织形态越发赶不上时代发展与社会要求。这就意味着,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结构状态与民众生存形态,推动组织形态创新,以提高其服务群众的能力,就成为了党的群团组织改革的重点内容。

在上一点叙述中,我们已经对改革试点方案中全面内容作了概要性介绍,这里将围绕创新党的群团组织形态所涉及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说明。

第一,在制度上,力求打破体制性区隔。一是打破旧的制度限制,在干部选拔上,探索群团组织干部建设模式,突破传统干部与公务员选拔与管理模式,在选拔任用上、职务与级别上都有了重大突破。二是打破体制内外区隔,让社会组织负责人等所谓体制外人员可以兼任群团组织领导以及工作人员。三是打破机关人员管理模式,让志愿者参与机关工作。四是强化自下而上的工作任务、工作项目形成机制和工作评价机制,让群众以及各类社会力量参与。

第二,在主体上,力求整合社会力量。随着社会结构多样化,并且社会成员的单位化、原子化与自组织化并存的现象出现,社会主体性大大增强,因此,能否有效吸纳这些发展了的社会力量以及差异化吸纳与服务这些对象就成为政治建设重点之一。诚然,我们可以利用制度方式来吸纳,同样也可以用组织方式来吸纳,这次群团改革就是力求用组织方式来最大化实现吸纳的目的。从上海市群团组织改革试点方案中,我们看到,不论是在各级群团组织领导班子,各级常委会、委员会以及代表大会的成员,都扩大了基层代表比例,并且还专门提到要将一定比例给社会组织,机关人员中还吸纳了各类志愿者。同时,还在机制上强调与社会力量对接的内容。

第三,在重点上,力求力量倾斜于基层。群众在基层,因此,力量就必须放在基层。从改革试点方案中,我们发现,有一系列举措围绕此而展开:一是在组织设置上,二是在人力配备、资源使用上,三是在干部选拔上,四是创新内容上,都将重点放在基层。

第四,在手段上,力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从改革试点方案中,我们发现,一方面重视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来达到扩大宣传等,另一方面,还积极探索适应网络社会的群团新的组织形态。提出既要建设网上阵地,也要打造网上群团。

四、改进领导方式与保障机制,提升党的群团组织信心,增强组织创新能力

导致群团组织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与娱乐化”倾向出现,其原因首先必须在群团组织身上来寻找,但是,我们同样也必须看到,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体制性因素以及党组织对群团重视不够和领导方式创新不足造成的。因此,为了推动群团组织改革顺利进行以及保证群团组织能够顺应时代新要求,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与创新党与政府对群团组织的保障机制,就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上海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领导有力、支持有力、保障有力”的体制制度。完善领导制度,改进领导方式,尊重群团工作特点规律,积极发挥群团组织在治理体系中的独特优势和功能,支持其创新性开展工作,并建立相应制度与机制来保证落实。同时在经费使用以及用人等机制上,也要根据群团工作特点以及这次改革要求进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与相应的保障机制,群团组织才能在创新上甩掉既有一些包袱与障碍,有了很大信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