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工程。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英雄产生于一定的时空,他们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是思想先知先觉的引领者、是扶危济困的支撑者、力挽狂澜的掌舵者。我们可从“面”出发,坚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分门别类,从历史到现实全面梳理、椽笔记录整理“英雄传”;也可按“时”出发,即按历史朝代,或人生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时段”英雄专题整理汇集“英雄传”。同时,客观记录当今英雄、推出现实榜样。通过纪实工程,形成中华民族英雄谱、中华民族英雄传,目的只有一个,即铭记历史、弘扬精神。因此,纪实工程必须坚持英雄的客观真实,即以“史笔”进行挖掘、记录、整理和书写,让英雄可亲、可敬、可信。
阐释工程。在广泛客观真实的采集英雄史事的基础上,将英雄精神的闪光点萃取出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新生事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发展障碍、甚至危机,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必须紧密生长在那个时代的土壤中。我们既要历史的阐释,又要现实的弘扬,不可千篇一律,也不可求全责备。有的是一生奋斗的英雄,有的是一时扶危的英雄,有的是一念辉煌的英雄……因此,我们对英雄要辩证的看、发展的看、历史的看,让英雄精神处于平凡、又不平凡,活在身边、又激励前行,即让英雄精神可歌、可泣、可学。
唱响工程。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谱写英雄曲,唱响英雄歌,音乐是将英雄事迹正面传播下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古代《晋书·乐志》认为: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我们可组织广大音乐爱好者、歌手、创作人员,根据英雄史事编写歌词、谱写乐曲,将若干歌曲纳入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必修课程,将若干歌曲集结作为校园歌曲推广,将若干歌曲作为社会广场舞曲传唱……并定期举办合唱会、音乐节,让英雄之声传唱下去,融入我们平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英雄之歌常唱常新,历久弥新。
文艺工程。小说、诗歌、曲艺、小品、相声、舞蹈、影视等文艺形式是传承精神,武装头脑的“软饮料”。我们应将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弘扬英雄精神的“国家意志”有计划的纳入文艺工程,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致力于英雄题材的文艺创作、表演、研究和传播,充分发挥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讴歌英雄事迹、传唱英雄感动的“洪荒之力”,使各类中华民族英雄永远活在引领时代发展中、活在人民进步的需求中,做到时时处处有英雄的声音、英雄的图像、英雄的文字、英雄的精神,为英雄的传承创造肥沃的土壤。
评论工程。可在理论评论、新闻评论、文艺评论的交集中建立英雄史实及英雄精神的舆论引导评论工程。评论是一种监督、一种管理、一种弘扬。对歪曲历史、抹黑英雄的要摆事实、讲道理开展理论及新闻评论。对淡化英雄精神、混淆视听的要敢于亮剑、及时在网络、电视、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型媒体上迅捷发声开展新闻评论。对涉及英雄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既要事前评论,也要事后评论;既要批判扶持正确英雄观,也要引导崇尚英雄发挥正能量。英雄与史有关,因此,建议建立一批史学为主的评论员队伍,开设一批宣传英雄为主题的专题、专栏、专刊、专版、专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