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化办学:预期、挑战与对策(4)

学区化办学:预期、挑战与对策(4)

四、走出学区化办学的实践困境

学区化办学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要让其走得稳,走得远,需要各方积极探索,正视问题,形成学区化办学强有力的支持系统,以推动学区化办学的健康发展。

第一,科学公正地划分学区。我国的学区更多的是与行政区划重叠的,这也意味着划分学区的权力主要归属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说,一方面要意识到自身权力的重大,另一方面更要意识到责任的巨大。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因为学区划分不当而有群众上访事件,在一个侧面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公平正义是教育的价值基石,也是改革的最大共识。公众对学区划分公平性的关注,非但不是教育改革的阻力,反而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力。从科学决策的角度来说,在学区划分上,避免产生较大非议的方法,就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公众利益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出发,把公众关心的这一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决策的主攻方向。避免闭门造车、凭主观决断、看图纸划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是切实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民主决策的基本要求,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争取学区划界上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充分激发学校成为学区成员的内在动力。学区化办学使学校之间形成新的命运共同体,也是学校之间以一种新的方式开展合作与资源共享。如果学校自身没有或缺乏内在的动力,相互之间的合作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因而,激发学区内各学校参与学区化办学的内生动力就变得尤为重要。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说,至少有一些工作可以围绕这方面展开。比如,对学区化办学推进的目的意义要加以详尽阐明,让学校管理者认识到,学区化办学对每所学校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发展契机。优质学校在辐射自身办学模式的过程中,不只是扩大着自身的影响,而且也是进一步强化积累自身经验的途径,激励学校不断创新,从而始终走在改革前列;薄弱学校在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不只是被动接纳吸收的过程,而且也是自身肌体再造的过程,通过学校结构化的调整带来学校的深刻变化甚至新生。再比如,对学区化办学的含义要加以澄清,改变某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错误认识,引导大家认识到,学区化办学是学校内涵发展而不是单一的外在形态改变的过程。在学区化办学中,一些学校会出现规模等方面调整,甚至个别学校调整的幅度还比较大,但最根本的,是要推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学校办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在学区化办学的初期阶段,这种价值引领对学校参与学区化办学、调动其成为学区成员的积极性必不可少。

第三,加强学区化办学的远景规划制订与制度建设。学区化办学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权宜之计,而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长久大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各学区既要有学区化办学的近期目标与计划,也要高度重视中长期目标及发展规划,对学区化办学不能指望一年见效、三年完成,要充分利用“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契机,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大势、当地实际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战略性筹划与思考。同时,还应注意到,学区化办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面广、涉及因素多,引发的是学校方方面面的变化,要在把握学区化办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各方面制度建设,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规范学区化办学的运行。一方面,要注意制定相关方面的各项制度,如资源共享制度、信息沟通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科研课题研究制度、经费保障制度、人员交流制度、纪律检查制度、学区化运行秩序保障制度等;另一方面,应当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学区化办学的科学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系统中各部分各有分工、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而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造成结构、功能和功效的缺失。此外,学区管理部门要引导各学校根据学区化办学的规范性要求,对本校以往的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完善,通过原有制度的废、改、立,更好地适应学区化办学的需要。

第四,积极开展学区化办学的理论研究。学区化办学已经在我国一些地区推广实施,实践影响正在日益加大,但鲜见学区化办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学区化办学远未形成理论框架、理论指导。如长期缺乏理论指导,缺乏在实践中及时提炼概括相关理论,学区化办学要想持续深入推进势必有较大的障碍。从国外来看,学区化办学有一定理论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大多从西方国家历史实践中总结提炼办学的经验,对学区化办学的一些突出问题作出了一定的理论解释。但这些成果有的适用于描述、说明我国当前的学区化办学实践,有的由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实践土壤与我国当下的学区化办学有着不小的距离。中国学区化办学与国外相比,有哪些共性与个性,如何辨识我国学区化办学的基本要素,学区化办学有哪些基本规律,如何形成学区化办学的治理体系等,都需要借助社会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分析做出解释和回答。当然,对学区化办学实践经验的及时反思,也是学区化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来源。学区化办学的实践工作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要加强合作,在实践与理论的双向互动中建构学区化办学理论,在国际视野与本土立场的交汇中探索学区化办学理论,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参照中培育学区化办学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学区化办学实践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褚宏启.创建学区化管理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J].北京教育,2012,(6).

[2] 胡中锋,等.学区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导刊,2009,(7);胡中锋.当前推进学区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人民教育,2014,(7).

[3] 胡友志.优质均衡视野下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4).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报刊中心编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生 郭丹丹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 郑金洲)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