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集中供暖,南方还在等什么?(3)

冬季集中供暖,南方还在等什么?(3)

南方供暖之重,责任不在模式之争

南方冬天到底要不要供暖?这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南方冬季的供暖早已成为一种现实的需求。有媒体在南方多座城市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无采暖居民家庭的平均气温,不仅普遍低于北方供暖城市15摄氏度的标准,甚至出现室内温度低于室外的情况。而从南方单个家庭的举动来看,自发的冬季取暖早成为普遍性的行动。电烤炉、空调、地暖几乎是南方冬天每个家庭必备的用具。南方要求冬季供暖已非“矫情”,而成必需。

南方供暖之必需,理当成为社会的共识。倘若再细究,现实科研亦为之提供了佐证。譬如气象专家介绍称,判断冷暖的标准有四个,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尤其是湿度,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就降低1摄氏度。对比我国南北方情况,长江中下游城市冬天湿度在70%左右,北方湿度仅有20%到30%,一般而言同样的温度下,南方人比北方人实际感受到的温度要低5摄氏度到6摄氏度。如此之下,对南方供暖实在不应再拖延。

但比南方供暖话题更被聚焦的,显然是供暖的具体方式。观察家们比较集中和分散两种供暖模式,在算出老百姓的“经济账”、环境的“治理账”与国家的“能源账”后,亦纷纷表示,对南方集中供暖政府公共压力大,亦可能使环境遭遇雾霾等污染。这般看来,南方的供暖话题又陷入停滞之中,然而,果真如此吗?

相比于集中供暖模式,供热管道铺设等硬件准备需要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使用燃气壁挂炉等“分户式设备供暖”,反而要自由灵活很多,只要政府能有相应补贴,百姓未必不接受这种供暖模式。南方需要供暖这是共识,但是,鉴于南方“天气寒冷”的特殊性,有没有必要完全参照北方的供暖模式进行供暖,其实有待商榷。

没错,当冬天的低温变得一样不可接受,实在不应在南北间划出一条简单的分割线,进而来判断取暖的公共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供暖应被理解为公共的福利。南方供暖事项之重与之难,其实并不在于它采用什么模式,而在政府部门是否愿意承担起相应的公共责任,这种责任,其实和供暖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关系不大。南方供暖事项,或需不菲的财政支出,更需精细的制度安排,但即便供暖共识已形成,部分地方政府依旧对此避而不谈,显然不是理性的态度,亦难止沸沸扬扬的议论。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